-12.21更新
看見評論區(qū)大家認同最多的是這條:
再配合這樣的新聞
可以理解,大部分人都會產生早生十八年老子也是一條好漢的惋惜感。
包括我自己也是如此,經常幻想要是倒回去xx年,在那個節(jié)點上催著爸媽帶著親朋好友把哪里哪里的房子買了,現在也是人生贏家。
但是,我的家境也不富裕,我不會忘記當時爸媽買手上這套房子時,節(jié)衣縮食湊錢還要四處借的窘境,更不會忘記某某叔輩就借個幾千塊還要再三詢問的懷疑態(tài)度。
在當年那種環(huán)境下,就算我是從現在穿越回去的,跟家里人說:你們別看出城十公里現在是鳥不拉屎的田地,我跟你們說最遲15年,這里的房價會翻10倍不止!
恐怕根本不會有人相信。
所以,現在享受到房產紅利的家庭,應該感謝老一輩們的勇氣、眼光和智慧。
而沒能趕上大房產時代的你,也不必心生怨念和沮喪,屬于你的機會也許還沒到來,你更應該睜大眼睛,耐心尋覓,耐心學習。
之所以在今天寫下這樣的更新,是因為這樣的一條消息:
封凍了半年之久的游戲版號審批突然有了一絲回春的跡象。就這么一點點的風吹草動,國內國外一眾沾了手游概念的股票馬上就打了雞血。
而其中的雞頭騰訊,你有關心過他的感受嗎?在他被質疑沒有夢想,股價頹喪不起的這么幾個月,你有思考過這也許就是一個投資機會嗎?
生活不缺機會,缺的只是發(fā)現機會的眼睛。
-原文-
先說結論,對于大部分人來說,房子本來就不該是你一個人負擔得起的東西。
我有一牛逼姐們兒朋友,某頭牌金融院校本科出來奔去了寶潔,幾年時間混到了高級區(qū)域經理的級別,成天操心百萬級別的生意。
后來覺得一睜眼就被KPI拿刀架脖子上的日子沒法過,琢磨著跳個創(chuàng)業(yè)公司或者干脆自己搞事。
這時候差不多是13年,她回了趟家找爸媽商量,被爸媽啥也沒說掏出存款摁著頭買了套房。西南某大城市,二環(huán)內,100平出頭80來萬。
至于商量?她爸淡定地說你翅膀硬了自己折騰吧,別忘了每月還貸就成。
當時我們半開玩笑痛斥她丟掉了夢想,她自己也覺得每個月白還幾千真是不自在,還把爸媽的錢也坑了進去。
注意那時候還是兩成首付,均價每平8-9k的時代。
后來的事情不出大家所料,16年該市房價玩了把撐桿跳,直奔均價1W5而去,限購限貸什么的自不用說。
回頭一問這姐們兒,她說貸款提前還完了。
還完了。
然后還加了句,這房子現在也就值個200來萬吧,還成不虧,老爹英明。
一群專心奮斗耽擱了買房的兄弟,看看自己的購房資格和月薪,啥也不說了,出城二十公里看盤去了。
等看得差不多了,跟父母說好了,給我打個電話:兄弟我看了個房,爸媽支援了XX萬但還有點缺口,求兄弟拉我一把,這錢……
站在現在這個時間點,再給大家算一筆理性的小賬。
2018年8月28日召開了第十屆中國房地產科學發(fā)展論壇,當日中國房地產協會和如是金融研究院一起發(fā)布《2018美好居住生活白皮書》報告。
這份報告別的不用看,最主要的就是一個數據:咱們中國人首次買房平均年齡僅為27歲,全球最低。
很好,現在隨便找個二線城市買套90平的剛需兩居,價格就算溫馨親民的2.5萬一平,總價225萬。
首付和貸款利率還是按溫柔的算,30%首付和4.9%利率,貸款年限30年。
隨便找個房貸計算器算一下就可以看到,首付要掏67.5萬,今后每個月還8K+。
好了接下來就簡單了,只需要5年之內存67萬,也就是平均一年僅需13萬。
忘了提醒一句,這是建立在房價不變的基礎上,或者倒推回五年前就得有這個戰(zhàn)斗力。
五年前就可以月存1W+?
所以為什么買個房要全家上陣的原因很簡單,靠你一個人賺錢的力量,大概率是買不起的。
但就此止步顯然不是我們想要的結果,我們應該問的是:房價為什么會這么貴?我應該怎么辦?
如果你也在思索,不妨一起往下看看。
1 從宏觀看,高房價的本質是推動居民部門加杠桿啥叫杠桿?一句話通俗解釋就是只交或者先交一部分錢買下一件東西。
比如一手股票100萬,你只要給10萬就劃到你名下,在規(guī)則范圍中可以自由決定買賣或者其它處理,這是只交一部分錢的適合。
再比如這套房子要100萬,你先給30萬就是你的了,剩下的錢慢慢還,給點利息就是,這是先交一部分錢的例子。
它的意義是什么?在你手上資金不夠的時候也可以完成交易,就像用一根桿子找個支點就能撬起重物一樣的道理。
嗯我們的世界如今確實是被金融杠桿撬在空中搖搖晃晃的。
在買房概念還沒有被普遍接受的時候,甚至前兩三年,許多對金融和財務沒有概念的老百姓樸素地認為貸款買房就是欠了銀行的錢。什么一睜眼就要還銀行的錢,什么房奴之類的說法非常流行。
天地良心。
你看看房貸的利率,再打聽下銀行給企業(yè)放貸的難度,以及民間借貸是個什么水位再思考一下,究竟是什么原因讓某行長說出銀行是弱勢群體這樣的話來?
不說多了,只提一點,居民房貸業(yè)務對銀行來說,真的不賺錢(當然,他們也不是奔賺錢去的)。
但不管怎么樣,神州大工地是轟轟烈烈地推到了2018年。愿意也好不愿意也罷,大家總也是各顯神通地把水泥森林買下來了。
就拿2018年這一年來說,買了多少?
以國家統計局和第三方機構給出的數據綜合來看,差不多9.8萬億,而且大部分能完成其年度目標。
那么相應地,咱們又借了多少錢?
這種數據一般不會直接給最終結果,而且也不會很及時地更新,我們只能盡量收集公開信息手動算一下。
直接放個不太精確的結果,到18年11月差不多是6.3萬億。倒是基本符合三成首付七成貸的規(guī)律。
再看存量方面,也就有已經積累下來的貸款又如何?
2008年時,我國房貸余額僅為3萬億,而到了2017年底,這個數字膨脹到21.9萬億,房貸占所有住戶部門債務余額的54%。其中2012~2017年我國居民部門負債率水平年均增幅高達3.7個百分點,在全球主要國家中居于首位。
加上咱們剛才算的年度數據,那么到2018年末,全國人民光買房就差不多借了28萬億。
在一些有意無意的指揮棒之下,我們勤勞勇敢的人民充當了經濟增長的發(fā)動機角色,用自己的錢包帶動了鋼筋水泥的大發(fā)展。
2 從家庭和個人層面看,買房支出是之前幾十年積累和之后幾十年消費的總透支這樣躍進式的發(fā)展會造成什么結果?
這里不談什么高深的經濟理論,只說一個顯而易見的邏輯:當一個行業(yè)大家都知道好賺錢的時候,必然會吸引大量資金進入,從而推高資產價格,惟其如此才能持續(xù)獲益。
這個邏輯本身就隱含了破滅的種子,明眼人自然看得出。我們等下來談。
因此用房子租售比、房價收入比之類的指標論證房價是否合理的言論,非蠢既壞。
原因很簡單,房子的資產價值和收益的根本來源從來就不是租金和銷售額,而是漲價預期,也就是我們耳熟能詳的炒房。這些用租售比什么的論證房價高不高的說法,除了混淆視聽以外沒有任何意義。
這里的炒房既指個人和團體買賣,也指開發(fā)商以項目為抵押做融資的行為。大家切不要隨隨便便開XX炒房團的地圖炮哦。
炒房的人多了,自然會擠占正常購房需求。年輕人買房掏空六個錢包的現狀,也就正是中國房地產二十年大發(fā)展的縮影:不論你本意如何,來了就要付高價。
是的,這不公平。但工作過粗過快是我們的一貫特色,事已至此,大家一個都跑不掉。
正如這部分小標題說的這樣,買房是之前幾十年積累和之后幾十年消費的總透支。買個房,不僅要拿出父母輩的積蓄起杠桿,還要靠子女輩今后勤懇工作來收拾這個杠桿。
那么問題自然就來了,房價不會漲到天上去,要是后來的資金賺不到錢,能買房的人也都買了,最后誰來接盤?
3 風已經變了帶杠桿的債務積累多了會出事,出大事。
首先是利息支出會吞掉收益以及收益的增長,大家今后辛苦賺錢那就真是在純還債了。28萬億的房貸每年產生利息是多少,占GDP多少,大家不妨自己動手算一下。
還得上那還算比較好的,更嚴重的可能是連利息都不夠付。這個時候要么資產被折價抵押,要么就是直接跑路,也就是壞賬了。
壞賬多了銀行要背鍋,折價多了引起資產價格下跌扭轉投資預期,那事情更是不妙。
一旦資產價格下跌超過一定程度,拉斷太多資金鏈搞出太多黑洞,那就是08年的美國和12年的歐洲那樣的危機。
糟糕的是,如果任由大家這么買房下去,這個結局似乎……很有可能。
于是從前年開始,轟轟烈烈的舉國去杠桿,要解決的就是這個雷。
這些舉措和輿論歸根結底的指向就一個,給老百姓喊話:你們買房可以,但是別TM瞎買,拉爆了大家都得死。
在這個時候還考慮玩抵押搭橋之類的把戲炒房的,無異于刀頭舔血。
而對于已經有的上億套住宅,也已經開始有各種各樣的金融工具去處理盤活了。這里面有新的機會,也有新的陷阱,有(點)機(贊)會(多)的話可以跟大家仔細聊聊。
所以對于年輕人買房靠父母出錢是不是沒用這個問題,我們現在可以得出最后的結論了:
首先,高房價是你身處這個時代和這個國家所選擇的發(fā)展路徑帶來的結果,我們每個人都必然承受。而受不起也并不是因為你做錯了什么。
其次,前幾年沒想明白這其中的邏輯沒趕上車,這不是你沒用,也不是你父母沒用,而是大部分人的金融知識就這么局限。知識改變命運并不只是說說而已。
最后,現在你知道了這個道理,然后我們該考慮的是怎么買到合適自己的上車房也好改善房也罷,總之就是過好這一生,而不是再去琢磨房事了。
錯過了買房的機會沒什么,但千萬不要把命搭進去。
FYI
我是拖天,賺錢和理財都是我的菜,衷心希望你也能喜歡。
感覺還行就點個贊再撤唄~
操心賺錢的話,附上我之前的一個回答送給奮斗的你:
看完覺得寫得好的,不防打賞一元,以支持藍海情報網揭秘更多好的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