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網友投稿稱,似乎不管自己做什么工作,每隔一陣子都會工作倦怠,有沒有什么方法可以讓自己長期快樂工作。
對此,不少網友跟帖回復。
有人說,自己的快樂來自于奶茶,上班就是換個地方喝奶茶;
有人說,自從學會半躺平,狀態(tài)立馬松弛了下來;
也有人說,有了合拍的搭子后,工作體驗感直線上升。
雖說人類的悲喜并不相通,但不想上班的情緒,每一個打工人都能感同身受。
習慣性覺得,只有在工作之外才能找到快樂。但換個角度想,工作占據了我們生活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多,與其在上班中煎熬,不如嘗試這5個快樂工作法,培養(yǎng)起自己長期快樂工作的能力。
1.專注最在意部分 其余部分保持頓感職場中,我們常常陷入繁忙的事務性工作,導致忽略自己真正在意的事情。
既想快速升職加薪,又想擁有工作與生活的平衡。想擁有良好的辦公室人際關系,希望通過工作收獲個人成長,最好在工作之余擁有一份不錯副業(yè)。
想要的太多,但實際上我們很難同時擁有全部。過于追求完美只會讓我們徒增煩惱,越來越累。
專注自己最在意的事物,并且只追求那部分,其余部分保持鈍感,會讓生活變得快樂很多。
比如你追求的是職級遷躍,那么最好專注培訓自己的管理能力和資源整合能力。
如果你注重個人提升,可以主動參與項目活動,積極報名培訓提升專業(yè)能力。
聚焦在當下,做好每一天的每一件小事,至于職場瑣事和負面人際可適當保持鈍感,遲鈍一些,內心反而舒坦明朗。走好自己的路,才有空間去擁抱更好的未來。
2.學會張弛有度發(fā)力 恰如其分勻速努力有這樣一個詞,概括出了大多數職場人的日常:間歇性努力持續(xù)性懶散。我們都知道正確的事情要重復做,但卻很少有人能長期堅持下來。
因為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我們很容易一開始就付出全部時間和精力,久而久之便沒了沖勁和熱情。
說好要早起,卻總在鬧鐘響后繼續(xù)呼呼大睡;
說好要提升專業(yè)能力,可一有時間就忍不住刷手機;
說好要寫出一個出色的策劃,卻總拖到deadline那天才敲下第一個字。
可以說,一開始有多用力后來就有多無力。這時候,輕裝上陣的人往往回旋的余地更大。
村上春樹曾在他的書中寫到,他規(guī)定自己每天要寫4000字。哪怕提不起勁,也會讓自己寫完;哪怕靈感迸發(fā),也會在10頁左右收手。
在他看來,不管是任何一種長期性工作,規(guī)律性都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狀態(tài)來了拼命工作,狀態(tài)不好就擺爛躺平無法形成規(guī)律性。
真正堅持到最后的人靠的不是沖勁,而是恰到好處的投入和喜歡。在工作中保持勻速狀態(tài)張弛有度,工作才會事半功倍。
3.不強行賦予工作意義 工作本身就是價值交換許多人喜歡在工作中尋找意義,似乎要是沒有意義,那么自己的付出就沒有價值。尤其對于機械式的重復工作,很難讓人從中收獲成就感。
但要知道,工作本就是一種謀生手段,其本質便是一場價值交換。我們用時間、精力及技能換取工資。而后如果還能提供額外的價值和意義,固然更好。但如果沒有也不要強求。
另一方面,很多時候所謂的成就感、價值感其實在工作之外也能獲得,我們不必非要在工作中找。
就像我的同事小靜,在公司總務做一些打雜的活,但在工作之余喜歡寫點文章發(fā)表在自媒體賬號上。收入雖不多,但因有主業(yè)的支撐,讓她不用過于擔心生活,專心創(chuàng)作。長期下來,還積累了不少粉絲。
因此,當你久久無法從工作中尋找到意義,又暫時未遇到更好的工作機會時。不妨主動擺正工作在自己心中的位置,不強行賦予工作意義,照顧好自己的身心,保存好能量,好好生活。
當一份工作能讓你賺到錢,便已然完成了其使命。成就感是附加品,不是必需品。想清楚這點,便能釋然許多。
4.投入時間精力即可 不必搭進過多情緒在工作中,很多人都會有意無意被工作影響情緒——
因為領導一次小小的批評,就難過好幾天;想到要和討厭的客戶對接,就煩躁不安;發(fā)現同事背后討論自己,便失望至極。
但如果一味地被情緒牽著鼻子走,那么工作無疑將成為我們痛苦的源泉。
有個詞語叫情緒成本,大意是我們每陷入情緒一分鐘,就會損失一分鐘去解決問題。
與其將精力用在緩解情緒上,不如把更多的能量放在棘手的工作和關系中。遇到問題就處理,遇到爛人就遠離。畢竟,本來一天至少8小時的工作時長,付出的時間與精力本就很多,就不要再將自己的情緒搭進去。
真遇到緩解不了的情緒,下班就去吃點好的。買買東西,看看電影,將工作與日常生活劃好楚河漢界,把負面情緒丟一邊。
畢竟,工作是手段,生活才是目的。工作的本質就是解決問題,過度的情緒不僅毫無益處,還會讓人越來越疲憊。
沉穩(wěn)工作,冷靜做事,學會將感性從工作中抽離,才能真正遠離工作的苦。
5.擁有自我清晰認知 別太在意他人評價曾在網上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網友小陳因工作原因被領導拍桌責罵后,一度很傷心,整個人陷入自我否定的情緒里難以恢復。
直到看到這樣一段話,徹底治愈了她。
管理的目的是將人力資源轉變成更加高效、標準化、可復制的工具。領導不管是激勵或是責罵,本質只是為了創(chuàng)造更多的生產力。所以,領導對自己的評價亦或是看法聽聽就好,不要將其當成你對自己的評價標準。
這一觀點,像極了知名經紀人楊天真曾提到過的職場渣男心態(tài)。就是凡事以目標為導向,按照自己的節(jié)奏工作,不被外在評價擾亂了自己的步伐。
她還提到了一個詞語,叫喜惡同因。
大意是,你招人喜歡的某樣東西,也可能成為招人討厭的原因。比如你的能言會道,或是你的沉默寡言,有人喜歡,也有人對其厭煩。
因此,不管是在職場還是生活中,都不要過度在意外在評價。只要把握好一個原則,即:保持自己的思考和見解,一切行動為目標服務。
最后,我在看#長期快樂工法#這一話題時,對網上這樣一句話印象深刻:允許自己偶爾擺爛,擺爛完再發(fā)光。
如果真的無法從工作中感受到快樂,不必強迫自己非要開心不可。
當感到疲憊,沒有動力的時候,不如試著讓自己停下來。尤其當身體已經發(fā)出預警信號時,就不要繼續(xù)勉強自己。
職場之路更像是曠野而不是軌道,本就沒有什么非此不可。倦了就放空,累了就休息。偶爾允許自己喪一會兒,喪完了再站起來披荊斬棘,同樣能夠閃閃發(fā)光。
看完覺得寫得好的,不防打賞一元,以支持藍海情報網揭秘更多好的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