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陳鄧新
編輯/ 黎文婕
馬斯克,從來不缺話題。
日前,馬斯克討薪成功,如愿以償的拿到560億美元,又對人形機器人落地進行了宏大敘事,并公開在微博表示正在撰寫史詩般的特斯拉的‘秘密宏圖’第四篇章……種種動作,賺足了眼球。
與之對應的是,華爾街越來越分裂了。
多頭對特斯拉的極度看好,認為未來的股價將達到2600美元,而空頭則極度貶低,認為未來的股價只值15美元。
馬斯克一定沒想到,華爾街變得比自己更魔怔。
對待馬斯克的后手,華爾街南轅北轍
眼下,特斯拉堪稱華爾街最具爭議的公司,看多與看空的觀點激烈交鋒。
一種聲音認為,踏上新征程或脫胎換骨。
被美國《時代》周刊譽為愛迪生、巴納姆、卡內基和曼哈頓博士瘋狂混合體的馬斯克,意欲成為人形機器人賽道的主宰。
從最初有人假裝穿著機器人服裝跳舞,到今天機器人已經在工廠中實際執(zhí)行任務,特斯拉在機器人方面取得了巨大進展。 馬斯克如是說。
此背景下,人形機器人承載特斯拉第二曲線的重任。
按照規(guī)劃,特斯拉目標年產10億臺Optimus,售價預計2萬美元左右,從而擁有二三十萬億美元的拓展空間,再疊加自動駕駛出租車的成長預期,自然不乏資本看好。
這其中,木頭姐堪稱代表。
其2014年成立了方舟基金,因為成功押注特斯拉一戰(zhàn)成名,一躍成為華爾街叱咤風云的大人物,也是特斯拉最堅定的支持者。
木頭姐認為特斯拉2029年市值將超過8萬億美元,相較當下的市值有足足12倍的增長空間。
圖源:馬斯克微博
另外一種聲音認為,至暗時刻或遠遠未來到。
人形機器人前景光明,但要落地還需要克服種種困難,這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實現的,考驗著馬斯克的智慧。
對此,黃仁勛日前表示:AI的下一個浪潮將是物理AI。隨之而來的問題是,這背后需要海量的數據支持,尤其是人形機器人更為明顯,因為人形機器人面臨的場景多樣,而且這些場景的數據采集不容易。
簡而言之,短時間之內難以大幅提振特斯拉的業(yè)績。
于是乎,悲觀的資本也不在少數,認為馬斯克的重心偏離主業(yè),越努力越危險。
最為悲觀的當屬知名對沖基金經理萊坎德,認為特斯拉市值將跌破500億美元,相較當下的市值存在暴跌超90%的可能,在我看來,特斯拉是世界歷史上最大的股市泡沫,市面上的模型已經過時了,估值絕對是瘋狂的。
車型迭代緩慢,遭遇競品圍獵
上述觀點孰是孰非尚不能下結論,但特斯拉遭遇困境卻是肉眼可見。
2024年第一季度,特斯拉產量為43.3萬輛,同比下滑1.7%;交付量為38.7萬輛,同比下滑8.3%,呈現產銷雙降的格局。
如此一來,庫存高企成為一個棘手的問題。
公開數據顯示,特斯拉的庫存天數之前一直維系在57天上下,邁入2024年之后達到創(chuàng)紀錄的77天,而行業(yè)公認的合理庫存為不超過60天。
不難看出,特斯拉的生產與訂單之間出現了錯位。
BT財經數據通表示:特斯拉曾經以創(chuàng)新和增長速度著稱,如今卻陷入了庫存的泥潭,這些庫存不僅占用了大量的現金,更給特斯拉的資產負債表帶來了巨大的風險。
之所以如此,與逐步喪失中國市場話語權有莫大的關系。
數年之前,特斯拉在上海建廠進行本土化制造攪動一池春水,成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的領跑者,然而隨著競爭日益激烈,其先發(fā)優(yōu)勢正在逐漸消散,越來越難與競爭對手區(qū)分開來。
復盤來看,馬斯克的打法頗為保守。
多年以來,特斯拉的主打車型依然是Model 3與Model Y,占據的價格生態(tài)位有限,與主流打法格格不入。
更為關鍵的是,車型迭代緩慢。
西部證券表示:在國內市場,很多車企都會定期推出改款車型來保持新鮮感。但特斯拉卻顯得過于保守,可能兩三年才改款一次。雖然2024年4月發(fā)布了新款Model 3高性能版,但這款車型從定位到價格都難以打動消費者。
圖源:中汽數研
事實上,特斯拉越來越難成為行業(yè)的風向標了。
想當年,特斯拉的一舉一動牽動著市場的敏感神經,漲價或降價都引發(fā)了跟隨潮,如今話語權逐漸轉移至比亞迪、理想、華為、小米、極氪等車企,消費者更為關注國產品牌的定價,之前的小米SU7、理想L6、問界M5、智界S7、極氪001等莫不如此。
一名互聯網觀察人士告訴鋅刻度:Model 3已經不能打了,主要靠Model Y撐場面,這也是新勢力下一個攻堅目標,小鵬G6、智己LS6、樂道L60以及后續(xù)的小米首款SUV、智界R7等都摩拳擦掌,壓力來到特斯拉這一邊。
群狼環(huán)伺之下,Model Y是撐多久是一個未知數。
再疊加Model 2遙遙無期,哪怕后續(xù)真的推出來,能掀起多大水花也不好說,因而特斯拉被資本看空也就不足為奇了。
FSD入華,特斯拉的翻盤點?
盡管如此,馬斯克依然不慌,特斯拉還有FSD入華這張牌可打。
馬斯克表示:建議每個人都試駕一下FSD V12,FSD的每一次版本更新都在以指數級的速度改進,最終實現無監(jiān)督的完全自動駕駛。
而FSD V12主打的就是端到端。
《端到端自動駕駛行業(yè)研究報告》認為,端到端的核心定義標準是感知信息無損傳遞、可以實現自動駕駛系統的全局優(yōu)化。
一名業(yè)內人士告訴鋅刻度:傳統智能駕駛有三四十個模塊,模塊之間的傳輸有損耗,模塊與系統之間的優(yōu)化有掣肘,難以兼容更多的應用場景,而‘端到端’具有自主學習與全面分析能力,更懂人、更識物、更辨路。
通俗易懂地說,端到端更像人了。
截至2024年3月,特斯拉基于端到端神經網絡的駕駛策略已在美國部署到約200萬輛汽車上,未來與中國消費者雙向奔赴或是大概率事件。
需要注意的是,國內新勢力玩家并未憂慮,余承東、何小鵬等大佬反而表示歡迎。
余承東表示:特斯拉的車輛數量多,數據多,FSD做得不錯。他們沒用激光雷達,我們用了,彌補了感知能力,在中國我們比他們略優(yōu)一些。
這背后是華為、小米、理想、小鵬、蔚來等紛紛布局端到端,并不懼怕競爭,反而認為良性競爭有助于推動行業(yè)的發(fā)展,可以讓消費者更為受益。
國產某汽車端到端大模型
譬如,華為推出采用全新端到端架構的ADS 3.0,實現一張GOD(通用障礙物識別)大網從簡單識別障礙物到深度理解駕駛場景的迭代。
再譬如,小米汽車迭代了智能泊車版本,小米SU7 Pro與Max可以體驗更高級的端到端代客泊車功能。
以上可見,端到端在中國呈現百花齊放之勢。
總而言之,端到端功能將成為消費者重要購車決策,高階智駕市場勢必越擴越大,無論是特斯拉或是新勢力玩家都有更上一層樓的機會。
從這個角度來看,對特斯拉的未來沒必要那么悲觀。
看完覺得寫得好的,不防打賞一元,以支持藍海情報網揭秘更多好的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