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開始時,我就給自己定下一個死規(guī)矩:每一天留出1個小時給未來的自己。
每天留出1個小時給未來的自己,去做那些人生重要不緊急的事,這些事會讓未來的自己感謝現(xiàn)在的自己,比如:運動、看書、冥想、和爸媽好好交流、去城市博物館沉浸式參觀……
經(jīng)過那么多年忙碌的工作和生活,我們大多數(shù)時候都在救火,在做短期主義的事,比如:重要緊急(比如工作匯報)、不重要緊急(比如月度報銷)、不重要不緊急(比如刷短視頻)在這幾個象限里打轉和做事。
每一天留出1個小時給未來的自己,就是眼下就能開始的長期主義。新一年了,你準備一天留多少時間給未來的自己,留出來的時間,準備拿來做什么?看到這里,你可以停下來思考一下。
想做的事有了,那如何去做呢?過兩天就要復工了,鋪天蓋地的工作量就要來了,想的很好,但現(xiàn)實殘酷。
我一人公司后,對自己的工作方法進行了升級,每天圍繞注意力去規(guī)劃工作的時間塊,這背后是來自《深度工作》一書的啟發(fā),我目前采用的事節(jié)奏模式和禁欲模式兩種工作方式交替進行。
你會發(fā)現(xiàn):你能深度工作---你的工作效率提升了---你有更多時間去做工作以外的事情---你人生整體的幸福感提升了。
一年之際在于春,掌握《深度工作》的心法和技法,對于2025年:你的工作成果、工作效率、工作狀態(tài)……甚至是人生幸福感都至關重要!「野生讀書會」也把這本《深度工作》作為春節(jié)后回來的第一本共讀書籍,2月14日~2月23日,我們會開展這本書的詳盡共讀。
感興趣的請滑動至文末報名,如果還沒有加入「野生讀書會」的可以私聊松月領取新人優(yōu)惠券哦。
至于為什么要讀這本書?讀完有什么收獲?如何共讀,活動規(guī)則是什么?下面就讓「野生讀書會」的運營官為你展開~
…………
你有沒有遇到過這種人?
看似非常努力,每天從早忙到晚甚至加班,但實際的工作產(chǎn)出卻很低,成長速度也很低。
為什么會這樣呢?根本原因,是工作方式出了問題。整天困于瑣碎的事,不僅消耗了時間和精力,還難以創(chuàng)造更多的價值。
作家卡爾·紐波特在他的書《深度工作》中說,要達到個人巔峰的產(chǎn)出效率,需要長時間、無干擾地高度專注于單一任務,即深度工作。
這個2月,我們就要來共同閱讀這本《深度工作》。
復盤一下,你的工作狀態(tài)是這樣的嗎?
早上一到公司就吃早餐、洗杯子接水,邊和同事嘮幾句,然后慢悠悠開始工作,還沒忙多久就快中午了,先點個外賣。
下午睡醒剛準備工作,又臨時被拉去開一個會議。工作沒一會,一封緊急進來的協(xié)同要求,又打斷了好不容易開始的工作,沒忙多久感覺就要下班了。
感覺自己總在處理各種事情,一天都是很忙碌的,但回頭一看全天好像也沒完成什么事情。
這個班,好像忙了很多,又好像什么都沒有做。你可能還會問自己:都忙啥了?時間都去哪了?
在《深度工作》一書中,作者提出了兩個詞:深度工作 & 浮淺工作。
浮淺工作:是指那些對認知要求不高、事務性的任務,通常在受到干擾的情況下開展,往往不會創(chuàng)造太多價值,且容易復制。比如,回郵件、刷社交媒體、參加不必要的會議等。
深度工作:是指在無干擾的狀態(tài)下專注進行的職業(yè)活動,能夠創(chuàng)造新價值,提升技能,且難以復制。比如,寫作、編程、設計、研究等。
本書中指出,深度工作是一種稀缺且高價值的能力。
而浮潛工作價值有限,容易復制。長期做浮淺工作會讓人感覺每天很忙碌,但并不能轉化為生產(chǎn)力,也無法產(chǎn)出有價值的成果。
當今社會,能夠深度工作的人越來越少,而那些掌握這種能力的人,往往能在職業(yè)和生活中脫穎而出。
真正決定工作價值的,從來不是這些瑣碎的浮淺工作,而是深度工作。
所謂深度工作,其實也就是進入了一種心流的狀態(tài)。
心理學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提出心流(Flow)概念,即:當你完全沉浸在某個挑戰(zhàn)性的任務中,并忘記時間的流逝時,你就進入了‘心流’狀態(tài)。
在這種狀態(tài)下,你會經(jīng)歷高度的興奮和滿足感,你的效率也會大大提高。
記住,一個人成長最快的方式,就是深度工作。
2、如何做到深度工作?書中提出了深度工作四大準則:
準則一:工作要深入。
深度工作并非天生,而是需要刻意練習。
我們可以通過設定固定的時間和地點,每天進行深度工作訓練,逐漸延長專注時間,培養(yǎng)專注力,減少分心。
準則二:擁抱無聊。
現(xiàn)代人習慣于隨時隨地用手機打發(fā)時間,但這種習慣會削弱我們的專注力。
減少對即時娛樂的依賴,擁抱無聊,學會在無聊時保持專注。比如減少刷手機時間,或者是培養(yǎng)一些閱讀之類需要專注的習慣,讓自己習慣于在沒有外界刺激的情況下保持專注。
準則三:遠離社交媒體。
社交媒體是深度工作的最大敵人之一。
明確社交媒體只是工具,避免其對深度工作的干擾,我們需要有意識地減少社交媒體的使用,避免被信息洪流淹沒。
比如關閉手機和電腦上的社交媒體通知,避免被干擾;或者可以每天設定固定的時間段使用社交媒體,其他時間則完全遠離。
準則四:摒棄浮淺。
其實就是學會拒絕。
先做到能夠識別哪些是浮潛工作,如何學會拒絕這些不必要的會議和任務,將時間留給深度工作。
比如通過設置優(yōu)先級、明確每項任務的深度,讓自己優(yōu)先處理深度工作。
3、掌握深度工作的方法論?《深度工作》中提出了一個概念,叫深度工作哲學,是指一種指導個人如何安排時間和精力,以實現(xiàn)深度工作最大化的方法論。
每種模式(方法論)都可以指導我們更好的深度工作,也有其獨特的特點和適用場景。
①禁欲模式:通過最大限度地減少淺層職責,專注于深度工作,從而實現(xiàn)職業(yè)和個人目標。強調(diào)將大部分時間和精力用于深度工作,幾乎完全排除淺層任務。
如果你的職業(yè)目標非常明確,且需要長時間的專注和深度思考,這可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同時它需要高度的自律和自我管理能力,適合那些能夠嚴格控制自己時間的人。
②雙峰模式:將時間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用于深度工作,另一部分用于淺層工作。它試圖在深度工作和淺層工作之間找到平衡,避免完全排斥淺層任務。
如果你需要在工作中處理多種任務,但又希望保持深度工作的效率,雙峰哲學可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種適合那些能夠靈活安排時間的人,例如自由職業(yè)者或有一定自主權的員工。
③節(jié)奏模式:通過建立固定的深度工作節(jié)奏,使深度工作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這種哲學相對簡單,不需要復雜的計劃或嚴格的自律,減少每天決策的時間和精力,使深度工作更容易堅持。
適合那些希望將深度工作融入日常生活的人,例如學生、上班族等。如果你需要一個穩(wěn)定的節(jié)奏來保持專注,節(jié)奏哲學可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④記者模式:像新聞記者一樣,在日常工作中靈活安排深度工作時間,迅速從低強度的任務切換為深度工作。這種哲學鼓勵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進行深度工作,例如在會議間隙或午休時間。
適合那些需要在動態(tài)環(huán)境中工作的人員,能夠快速適應不同的工作場景。如果你的工作環(huán)境變化頻繁,時間安排不固定,這種哲學可能是一個合適的選擇。
這四種深度哲學都有不同的應用場景,不同的適應人群。選擇適合自己的深度模式,合理分配時間,是進入深度工作的開始。
4、如何共讀這本書?本期我們邀請到讀書會的書友 @簡 做領讀人來帶領大家讀書。參與共讀活動,你將收獲:
1.系統(tǒng)理解深度工作的概念和意義:有領讀人帶讀《深度工作》,幫助你更好的吸收本書核心觀點,更好的建立對深度工作的全面認知。
2.馬上上手提升專注力的實用技巧: 從環(huán)境營造、習慣養(yǎng)成到工具使用,將會分享給你很多行之有效的深度工作策略,讓你讀完就能用。
3.找到志同道合的書友,結伴共讀: 共讀中眾多書友和你一起讀書,一起探討交流,閱讀氛圍濃郁,同時有押金打卡幫你你克服拖延,完成閱讀。
我們也會組織豐富的活動,來幫助大家更好的運用這本書。
1.直播分享:開營結營都會有連麥直播,會邀請松月、領讀人、優(yōu)秀書友等連麥交流分享這本書的精華干貨內(nèi)容。
2.話題圓桌:我們會組織大家參與社群的話題討論,擁有不同經(jīng)歷的讀者圍繞一個話題深度交流探討,碰撞出更多的思想火花。
3.實操策略:我們會給大家補充更多的實際案例和實操策略,幫助大家在讀中做、讀中學。
看完覺得寫得好的,不防打賞一元,以支持藍海情報網(wǎng)揭秘更多好的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