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營銷是我極不擅長的話題,這次特地邀請了嘉賓白豈,一起暢快淋漓地聊了2個小時。
白豈是全域增長模型的構建者,與白象、會稽山、參半等多個品牌均有過合作,其合作達人涉及白冰、痞幼、梅尼耶等,也是公眾號布蘭德老白的主理人,品牌營銷經驗極其豐富。
以下是我白豈對談的全部精華,歡迎閱讀。
尹晨:
抖音里可以看到非常多知名品牌,第一類是傳統(tǒng)品牌來抖音做營銷的,第二類是從白牌或者區(qū)域性品牌試圖借助抖音成為品牌的,白豈在這兩塊有哪些例子可以給大家分享下。
白豈:
傳統(tǒng)品牌里白象是一個通過抖音做得很好的案例。
在21年之前,白象在線上整個方便面品類是十名開外的,但 21年它在抖音上做了很多動作,當然也有一些運氣成分,就做起來了,這個運氣也不完全是運氣,也是多年的積累。
國內每次發(fā)生災情的時候,白象都會捐款捐物,然后21年,知名KOL白冰覺得這個企業(yè)不錯,就免費幫它帶了一波就爆了,由此之后,整個品牌的增長就沒停下來了。
這是白象這個品牌的情況,那有的人會說,唉,那它可能就是運氣好,我再舉個反例,比方說我們再看鴻星爾克。
當年它也是因為捐款的事,得到了大家的支持,然后火了一波,但是它其實就是火了那一波,就沒了,但你會發(fā)現白象持續(xù)做了很多的動作,一直到現在,依舊是方便面線上的Top1。
第二類可以概括為新銳品牌,會稽山黃酒是比較好的案例。
這個品牌大部分人應該沒喝過,因為只有江浙滬的人可能會喝黃酒,它算是小眾酒水品類里的一個品牌,我們與會稽山做了一波達人聯(lián)動,通過內容種草的這個方式,結果三天的時間就賣了1000萬。
這些都是品牌通過抖音在線上打爆的案例,當然白牌變成抖品牌的案例其實有很多,但有些生命力沒有那么頑強,比方說功夫VC也好、溫博士也好,其實都打出來了,但你會發(fā)現今年熱度就下去了一些。
其實從我的角度,白牌如果想成為抖品牌,進而再成為一個全域的品牌,它其實要走的路還很長很多,否則可能只陷在某一個渠道了,但如果有一天抖音沒有這么爆了,那其實你就被遺忘了。
所以為什么很多品做的事情是全域去做的,它不僅線上做,線下也做,各種渠道都做,它才能成為一個大家都知道的品牌,原因就是這樣。
尹晨:
你們作為品牌服務方,肯定會產生一套品牌篩選機制,從你的角度看,你覺得品牌具備什么樣的特性才適合去做全域種草。
白豈:
就像尹晨說的,我們在合作的時候也會挑品牌,原因是我覺得合作最基礎的一定是這個品本身。
如果這個品本身有爆的潛質,那我們是愿意一起好好做的,如果這個品本來就是一個所謂的同質化產品,比方說五個女博士做膠原蛋白,你也做膠原蛋白,這個品就沒有任何差異化。
第一點是產品本身要有爆的潛質,第二點是你預算確實也要足。
比如說即便你產品有爆的潛質,但你說給你500萬,你來幫我打爆,那首先其實500萬的費用,那五個女博士的花費是比你多很多的。
這就是今天為什么說做品牌難,是因為它確實需要燒錢,而且我們現在說的是打爆產品的這個錢,那這個錢之外,很多時候做品牌的錢都是你短期看不到的。
第三點,就是作為品牌創(chuàng)始人或者負責人的眼光要長遠。
我們還是拿會稽山的新品舉例,雖然說我們3天賣了1000萬,但實際上3天花的錢也非常多,如果你只是看3天的ROI,或者你只看7天的ROI,它一定不是賺的,只能說是不虧。
這個品在我們合作之前,其實是沒有出圈的,直播間只有20人在線,但我們做了活動之后,當天最高在線2000人,所以你眼光放長遠看,拉到一個月、兩個月再去看,其實ROI就不一樣了。
而它更重要的是什么?我今年夏天還要打這個品,所以我今年夏天會有更多的彈藥去打它。做白牌其實不用想明年的事,因為做白牌更多可能會想的是,我這一個季度打這個品,打完我就換。
品牌它的這個眼光必須長遠,就在于說這個品生產出來不是為了賣一個季度,甚至不是賣一年的,我可能要賣三年、賣五年,所以每年我有這個動作和目的。
那第四個,主要是認知問題。
說實話,無論是大品牌還是多么牛逼的外企,里面人的認知也總是有限的,所以有時候你跟他聊東西,最后發(fā)現他就是聽不懂。
我覺得認知差其實是最難的一個問題,他們可能聽了你很多的案例,都覺得不錯,但當最后要拍板的時候,他就開始各種懷疑,各種猶豫了,他的認知就顯得很重要。
例如我今天跟他說起幾個達人,他可能都沒刷到過,說明他平時根本就不是一個抖音用戶,我推的肯定不是那種小達人嘛,都是相對還不錯的,他如果連這些人都不認識的話,那基本上涼涼了。
所以我覺得跟品牌合作全域種草,從產品到預算到他的眼光,最后是他的認知,那都很重要,缺一不可,基本上我是這樣認為的。
尹晨:
你剛剛說了一個預算的問題,我們很多人其實都沒有做過品牌種草,你說預算要足夠,那大概需要多少預算?
白豈:
這塊我們可以來比較下,先說小紅書,它流量比較窄,所以起底預算小幾十萬就OK了,但抖音是超級流量池,你在抖音上砸個幾十萬都聽不到響聲,如果真的有點效果,建議百萬起的預算。
品牌種草,預算是有門檻的,但很多品牌哪怕砸了百萬依舊沒效果,原因很可能就在于上述其它三個方向不具備。
比如說認知,認知不行就會存在一個很尷尬的問題,就是錢是有,但沒有花對地方。
他可能會根據以往4A公司的思路,比方說我有100萬,那我就把它切成10個10萬,然后找10個10萬的達人,然后每個人一個腳本,而且還必須要求達人在前30秒出現我的產品保證所謂產品的完播率。
但實際上,今天抖音的種草一定不是這樣的。
首先,如果你把100萬拆成 10個10萬,一定沒有5個20萬好,也一定沒有兩個50萬好,還大概率沒有一個100萬的好,真正牛逼的達人,他吸過來的流量一定比你分散的花要好。
單獨一個人能花這100萬,那就沒必要拆分,如果能聚焦,我的建議一定是聚焦,但很多市場部為了平攤風險,不敢把這個費用all in到一兩個人身上,這樣的話其實就沒有任何亮點。
第二點,就是他后面的鏈路配合也很重要。
例如剛才說的這個植入到底多少時長,我覺得抖音用戶也都非常聰明,如果你的這個內容特別硬的話,大家都會很敏感地發(fā)現,所以種草的時候一定是要尊重這個創(chuàng)作者的想法。
在我的角度看一個人他為什么值錢?一定不只是他的粉絲數有很多,很多品牌是覺得他粉絲多,所以他值錢,但其實我們會發(fā)現,就同樣的1000萬粉絲的達人,價格從20萬到100萬的區(qū)間都有。
那區(qū)別在于什么?就在于首先這個粉絲質量,其次就是這個人的創(chuàng)意能力,一個達人之所以能成為達人,他的創(chuàng)意一定是足夠牛逼的,他才能成為一個千萬級的,甚至兩千萬級的、三千萬的達人。
所以其實我們花錢找達人合作,一定不只是買他的粉絲數,如果你只是為了買他的流量,你直接投抖加不就完了嗎?其實我們買的是他的創(chuàng)意,就是他為什么他能拍出來這種爆款。
所以這個品牌一定要一方面尊重達人,同時也要更了解自己的產品,將品跟達人做結合。
尹晨:
懂了,像你剛才說預算百萬起的話,它應該不包含在自播里面的投流費用吧?
白豈:
對的,要另外算,實際上當你有了百萬種草,投流費用就更不能少,有很多品牌的誤區(qū)是什么,認為我拿100萬給你種草,是不是就可以在直播間躺著等流量進來了,其實這是常見的的誤區(qū)。
投流費用基本等于double,至少1.5倍是有的,就不可能說只做種草然后不投流,不做投放也不行。
尹晨:
剛才你提到對品牌的一個要求,是它必須要具有爆品潛質,是否可以以一個品牌產品給大家拆分下判斷的邏輯,以及與之做配套的動作。
白豈:
我看到評論區(qū)有人點名WonderLab ,就是那個小藍瓶益生菌,它其實就符合我剛才說的爆品潛質。
爆品潛質我覺得有幾個點,第一個點就是它符合大的消費趨勢,以及這個賽道原本沒有頭部。
現在很多年輕人覺得腸胃不好,但實際上他腸胃沒問題,有些人可能是因為肚子比較大,或者就是想減肥,從每年的健康類數據來看,腸胃問題是一個趨勢,是當代年輕人亞健康的痛點。
但是我們發(fā)現腸胃這個賽道以前沒有什么所謂的頭部去做這個,我們以前頂多是喝什么乳酸菌,或者是吃什么乳酸菌素片,以前益生菌還沒有火起來,尤其是這種小藍瓶這種小包小規(guī)格的益生菌沒有。
所以它符合第一點,是大的趨消費趨勢,同時沒有頭部,第二點也很重要,就是你的毛利率要高。
什么意思?就是你既然想在抖音上做,你一定要有足夠的投放費用,既然我們要砸錢做,那我不能虧著做,所以一定要求毛利要高。
食品里面什么樣的品毛利最高?一定是粉狀的,就是沖調。所以你像咖啡、麥片、代餐毛利比那個三只松鼠堅果高多了啊,就堅果你會發(fā)現它毛利可能二三十、三四十,但粉狀的產品它毛利基本六七十以上。
除了毛利要足夠高,同時最好你的價格又不好被完全對標。你會發(fā)益生菌有個很好的點,它可以在里面說很多科技成分啊,什么專利菌株之類的,讓你覺得這個東西很厲害,感覺好像挺值的。
它跟咖啡又不一樣,咖啡再怎么樣它也就是一個農產品嘛,大家也不會覺得它有多么多么貴,而且我又不是天天喝,但是益生菌這東西你只要稍微說一下,專利菌株什么的背書,價值感一下就上來了。
第三點,產品本身的顏值很重要,尤其在內容電商。
你會發(fā)現以前也有人做益生菌,但以前大家都怎么做?傳統(tǒng)的醫(yī)療品牌是用條狀的益生菌很像藥,它沒有讓年輕人喜歡,有沖動購買的感覺,但你會發(fā)現 WonderLab 的那個小藍瓶就很好看。
與之配套的第一點,就是它整個團隊內容能力很強。
如果我們真的想做一個完備的內容,首先第一要有品牌型內容,所以你像萬益藍之前還贊助過一些滑雪活動以及各類線下活動。
第二種內容,就是痛點性的內容。這種其實大家都會做。第三點就是這個投流型素材,這個相信大家已經做得很溜了。第四種,就是掛車型的內容,這種它也做,就也做短視頻打品。
所以你會發(fā)現其實這種做得好的品牌,他一定是各方面都做,只是說白牌沒做的它也做了,白牌做了它也做了,只是說有一些可能它覺得損害品牌調性的,它可能不做。
第二點,就是在達人營銷上發(fā)力。
達人營銷其實就是借勢嘛,像董先生、大狼狗基本上都帶過它的品,然后它也做內容型達人。很多種草型達人都幫他做種草,以及就是 KOC它也做,就是它頭部達人也做,中腰部達人也做。
你會發(fā)現它的達人矩陣是很全面的,然后達播也有,然后最重要的是什么?他在自播也承接得很好。
這里有一個很多品牌的種草誤區(qū),就是一定要把我的產品瘋狂地露出,有的老板甚至說我一定要掛車,不掛車我就虧了,我怕他的粉絲可能都看不到我的產品。
但其實恰恰相反,當你做種草型內容的時候,我的經驗就是如果這個達人他沒帶過貨,或者他沒有特別強的賣貨屬性,一定不能掛車。
因為一旦你掛車了,你這個視頻就被打上了電商標簽,你就進不到內容流量池里面,相當于變相被限流了。所以你會發(fā)現真正牛逼的這種短視頻爆的帶植入的,它一定是不掛車的,也不帶掛鏈接的。
但它會怎么做呢?它通過小藍詞的方式來往品牌里面去引,所以你會發(fā)現基本上有些產品的這個廣告,我們點到評論區(qū),它小藍詞是不變的,就是那品牌的名字和產品的名字。
抖音的用戶都有一個習慣,就是看到小藍詞愿意點一點,就進到品牌的這種那個直播間里面了,然后品牌直播間來收割。
第三點,看數據能力也要很強。
做白牌的時候,可能我們沒有那么關注很多大的數據,比方說趨勢數據或怎么樣,但是做品牌的時候,我們要看很多種數維度的數據。
第一種是人群趨勢的數據。這個是一定很重要了,因為它涉及到你的品往哪個方向去開。這種趨勢數據有很多所謂的人群報告,包括官方會發(fā)很多報告,這種報告是挺有價值的。
第二種就是行業(yè)本身的數據,看行業(yè)數據的目的是找對標。比方說今天我要做一個什么新品,那我就要看看這個品原本行業(yè)內賣得好的什么價格,它什么價格帶是缺失的,我可以去做的。
第三種,就是看競品數據;第四點,就是看自己的數據。
尹晨:
一個品牌從明星達人的種草,再到中腰部的分發(fā),再到尾部帶貨,再到自播,是有一套完整鏈路的,回到你所操盤的會稽山這個品牌,當時你們是怎么流程化打爆的。
白豈:
會稽山是符合爆品屬性的,但是問題也有一些。
最開始的時候,我們想這個品是一個傳統(tǒng)品牌的新品,但這個新品其實去年10月份就出了,它出了之后怎么推都推不動,就它有預算,花不出去這種感覺,然后他線下也鋪了發(fā)現并沒有動銷。
所以我們當時想,這個品如果不找一個非常極致的頭部把它做破圈,那這個品基本就沒機會了,所以我們當時就錨定了說必須找白冰,當時也經過非常曲折一些小故事,最后才搞定了。
我們搞定之后就在想,怎么樣能夠讓這個新品的種草能夠越絲滑越好?到底這個產品它的場景是什么?
我們想了一下,酒水本身的場景最簡單粗暴的就是佐餐,就是你自己在家喝黃酒它到底跟什么最搭呢?江浙滬這個區(qū)域,一般來說吃螃蟹和喝黃酒是一個很好的搭配。
所以我們當時想,結合白冰有這種探店的屬性,就設計讓白冰去探一個螃蟹的店,然后以軟內容做很多鋪墊,讓這個粉絲愿意看,然后中間非常絲滑地把這個酒拿出來,然后再通過白冰的演繹,把這個酒的口感表達出來,所以其實每一環(huán)都很重要。
他的這個流量大到嚇人,那他的費用確實也很貴,他現在一條短視頻公開對外的報價一條就是132萬,然后他的費用還沒完,他的視頻授權費一個月也要100多萬,所以他就是最頭部的達人。
就像我說的,如果我們能夠篤定地選擇一個人,那我今天132萬給他一個人一條,絕對是比13個10萬的有用,就13個10萬發(fā)出去之后,你會發(fā)現大家根本都沒有人刷到他,但是百萬那條視頻我們做到多少?我們做到8000萬播放,200萬點贊。
接下來比較關鍵,就是為什么我們能后面三天賣了1000萬,這個就涉及到一方面我們提前設計了整個鏈路,另外一方面就是這個品牌自身的團隊要很成熟,能夠承接這些流量。
如果是別的品,還可以找達人賣,但是酒類找達人難找,就你讓賈乃亮帶酒他也不帶,對吧?所以我們想說,那我們只有一條路,那就是通過自播把這個事兒干了。
那通過自播怎么干呢?其實就是通過小藍詞,讓被種草的用戶點擊小藍詞之后通過直播間來承接。我們當時也找了一個垂類的達播叫拉菲哥,專門賣酒的達人,進到品牌直播間做轉化率的提升。
但是最關鍵的是什么?就是最開始我提到的,一定不是我花了100多萬找白冰買授權,我就在直播間躺著,等流量進來,所以它的承接點就在于說在做白冰之前,自己跑出來了非常多爆款素材。
這些爆款素材奠定了它能接住白冰的流量,那是白冰的價值是什么?讓你的素材爆量。
原本它有個爆款素材,在跑了一段時間之后就已經不行了,就一天最多投兩千塊錢就投不動了,但在白冰的視頻發(fā)布之后,這條素材一天干了10萬消耗,因為白冰這條視頻,一下激活了這個素材的生命力,那天就瘋狂地燒錢,最后結果就是三天賣了1000多萬。
白冰的短視頻帶來了8000萬的內容流量,但同時千川帶來了8000萬的電商流量,這個很夸張,其實它相當于整體干了將近兩個億的流量,所以才能賣1000萬的銷量,最后賣斷貨了。
在我的理解看,如果我們沒有那個牛逼的素材去消耗,沒有牛逼的團隊去承接,很難有這樣的結果。
為什么說牛逼團隊呢?當時會稽山的直播團隊連續(xù)干了五天沒停,五個主播輪班上,就是為了能把這波流量接到極致。
連續(xù)做了 5天日不落,而且是3-5個號,主要的兩個號完全沒停,所以你有足夠的素材讓你消耗,你有足夠的主播幫你播,然后你有提前設計好的鏈路去做承接,最后一整套下來就爆了。
后面比較驚喜的就是會稽山這品牌是個上市公司,因為這個事兒股票漲停了兩天,然后老板就非常開心。后面我們還會再準備新的合作。
這個品牌的人跟我聊天時,他說了一句話,我覺得挺有意思的,就是說在抖音上,如果你小虧就是虧,但你血虧就是賺。就是你血虧的時候,一定背后代表著你長期看一定是賺的,但如果你小虧就是你也不敢虧,你就在那一點點小虧,那你就是真虧啊,你也拉不回來。
尹晨:
我們講了這種正向的案例,那你覺得這幾年里面,有哪些讓你覺得在種草方面翻車的案例。
白豈:
我不說具體的名字,但是論失敗,其實失敗的原因大部分也是我前面說的幾點,要不就是產品不夠爆,要不然就是老板認知不夠。
舉個例子,我之前也認識一個品牌,這個品牌的產品其實很爆,但是由于老板認知的問題,不是說老板認知不夠,是老板對抖音的認知不夠。
他可能是一個比較傳統(tǒng)的老板,他在抖音看到一些達人內容很好玩,他就直接跟下面的人說,我們就要找他做種草,他視頻一定會非常好,最后就是花了100多萬,找了一個看起來很厲害的一個人。
但是就像我剛才說的,他為了讓自己的這個產品能夠賣得好,要求達人必須掛鏈接。最后導致怎么樣?就是達人費用跟白冰的差不多,但是它的銷量寥寥無幾。
然后這個內容本身也不夠火,原因是因為內容也被老板強烈地限制了,老板說我要求你必須要這么拍,你要聽我的。
他覺得最簡單接流量的方式,就是掛鏈接,掛了鏈之后發(fā)現,一方面你的視頻可能沒有那么容易出圈。另一方面,真正看到視頻愿意點鏈接買的人也非常少,這種案例其實很多。
我還接觸過一些外企,外企的負責人大多是職業(yè)經理人,都是給這個外企老板打工的,所以他們就讓我覺得很可笑。
就是他們并不是為了真的把這個產品賣好,而是盯著說,我最后這個匯報的時候,我的這個數字是什么樣的。
比方說作為一個市場部,正常來說它主要看我的這個CPM是多少,就是說我這流量多少錢買過來的,他不會看這個人到底能不能種草。
我還可以舉一些反例,比方說前段時間短劇很火,那短劇其實大部分都是失敗的,大家可能會說,你說做得牛逼的短劇不就韓束嘛,但韓束并不是因為短劇才火的。
而且韓束創(chuàng)始人自己在朋友圈發(fā)過,他后面就不做短劇了,其實韓束因為短劇爆,是因為韓束本身就已經有品牌心智了,短劇只是幫它低成本地觸達到更多老用戶或潛在用戶而已。
說實話,做短劇種草,要花非常多的錢。一集短劇投放大幾萬甚至十幾萬都有的,我覺得做短劇,不能說99%,90%應該都是失敗的。
尹晨:
對,做了曝光到最后可能沒有很有效的收割,還不如就是像你剛剛講的,先把自身產品本身提高會好一點。
像有一些打法非常粗暴,通過投流加明星代言,快速收割打起來的品牌,你覺得這種在抖音里面它算真正意義上的品牌嗎?
白豈:
我覺得它抖音里面只能算抖品牌,他換了渠道后會發(fā)現沒有人知道,新的渠道里還是會面臨冷啟動的狀態(tài)。
那說明什么?說明它沒有被用戶記住。
品牌本身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有幾個點它是具備的,第一點就是它具備用戶選你不選別人的屬性,價格是干擾因素之一,但它一定不是唯一的,品牌它一定是有心智的,如果你的心智,因為別人便宜一塊錢就失去了,那你的品牌力一定不夠。
另外就是品牌就像我說的,要有品牌性的內容支撐,除了你本身賣貨的GMV之外,全渠道的內容資產很重要。
比如今天我在全網搜品牌名字我能搜到啥,我發(fā)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比方說有很多抖音上打爆的品牌,我在微信上搜,它連相關文章都沒有,這表明它沒有做品牌的認知。
為什么說公眾號很重要呢?是因為中國人最常用的軟件就是微信,如果你想讓更多的人知道你,我覺得你要有一個主陣地,那你不可能把抖音當做唯一陣地。
這也是為什么有些品牌它線上做好了之后開始去鋪線下,去鋪渠道,一點點地把這個品牌力和人群去擴大,是吧?這其實是很必要的。
尹晨:
前面我們拆解了傳統(tǒng)品牌、新銳品牌,最后一個問題,我們聊聊還有一種IP品牌,就是大家買東西就完全認他這個人。
這種的話,本質上屬于私域品牌,你怎么看?
白豈:
這種品牌其實就是吃粉絲的,簡單來說就是粉絲經濟。
我們可以往大了說一個案例,就是范冰冰。她就是一個最大的案例。她做了個美妝品牌叫FAN BEAUTY,所以大家會發(fā)現雖然她不在影視圈發(fā)展了,但她這個FAN BEAUTY面膜,被她粉絲買爆了。
這個品牌基本上不太需要做太多的市場動作,只要大家知道是她的品牌,粉絲瘋狂買,這是一個大的案例,那往小了說有很多了。
服飾圈其實非常多。這種案例在某書上比較多,叫主理人賬號。所以某書最近推出了一個計劃,叫什么寶藏主理人,就是想吸引這波人來啊,你本身是個主理人,然后你開一個賬號,同時這個號又直播,服裝、珠寶行業(yè)比較多,這種其實比較適合非標的品類去做。
那我也認識一個做食品的在這么做的,那他做的還挺有意思。大家不知道在抖音有沒有刷過一個號,叫翔翔大作戰(zhàn)。
這個達人呢,是個美食達人,以前就是吃東西。但是他怎么去把自己的 IP 變現呢?他在線下開了一個門店,就是賣零食的,據他說這個門店一個月的線下銷售額能將近 100萬,在線下已經很不錯了。
這種在我看來很難做得特別大,但是也不用做特別大,你有私域粉的話,就省了廣告費了,你賺錢也OK,也不用搞別大。
看完覺得寫得好的,不防打賞一元,以支持藍海情報網揭秘更多好的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