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智遠| ID:Z201440
幾個做市場的朋友跟我說,每天都在看熱門話題。
為什么?
廣告預算少了,相似產(chǎn)品太多。一旦自家品牌知名度降低,大家就跑去買別的產(chǎn)品,所以,得蹭熱門,提高知名度。
現(xiàn)在廣告很分散,效果也不行了。幾十萬投進去轉化率低,太多創(chuàng)意內容,用戶根本不來電。
怎么辦?
只能蹭熱點。現(xiàn)在用戶喜歡跟有故事、能打動他們的品牌互動,利用熱門話題,品牌還可以快速表明立場,和大家有更深的連接。
哎,營銷人好難。
但是,為了跟上熱點,也面臨很多問題,比如,熱點和品牌搭不搭、會不會覺得像硬蹭、跟話題扯上關系后,運營團隊怎么承接轉化等。
說簡單也簡單,說復雜也復雜。因為,蹭的本質,是讓熱點來帶動銷量,打響品牌,還不能被輿論帶偏。這一切,品牌在當中實則扮演群眾「嘴替」角色。
01
嘴替,怎么理解?
從別人嘴中表達出一個人(群)的情緒、態(tài)度和行為。
品牌像跟熱門話題搭個便車,幫大家說出心里想法或感受,這不僅讓更多人注意到這個品牌,還讓人們覺得這個品牌和他們很有默契,像是老朋友一樣。
例如:
當某件事成為大家茶余飯后談資時,品牌會出一個和這件事相關的廣告、海報,來表達某類群體的看法,好像在替大家說心里話,幫大家發(fā)聲。
為什么用戶喜歡這種表達方法,內核在于大家更真實了,最明顯特征有三點:
1)信息爆炸的審美疲勞
現(xiàn)在的創(chuàng)作者,為抓住眼球,經(jīng)常會對內容進行一番精心打磨和包裝,這使得許多故事看起來,要么太完美,要么過分戲劇化。
回想過去,當看到一個有趣的視頻、段子,總會驚訝地問:哇,這真的假的?但現(xiàn)在,無論是刷抖音還是瀏覽微博、小紅書,大家都能夠輕松識破,一眼就知道:哦,這肯定是編的。
這樣的環(huán)境下,每天被各種新聞、圖片、視頻和段子轟炸,久而久之,大家都有些疲勞了。
2)對廣告花樣的抵觸
我初入營銷行業(yè)時,公司請來外部專家進行培訓。他提出了一個有趣的模擬銷售場景:向和尚推銷梳子。
我們得利用所學的營銷技巧,扮演銷售員,努力說服和尚買下梳子,這個課題因為充滿戲劇性,玩得不亦樂乎,那次的經(jīng)歷我至今記憶猶新。
但現(xiàn)在想來,這種模擬銷售,不正是典型過度營銷嗎?
實際上,和尚真的需要梳子嗎?很明顯,他們并沒有需求;但我們仍試圖說服他們,只是因為大家堅信銷售技巧足以讓人掏腰包。
時至今日,這種過度營銷現(xiàn)象變得更為普遍。比如,看看手機市場,品牌競相推出折疊屏、數(shù)千萬像素、甚至打上國貨情懷的標簽。
毫不夸張地說,過度營銷的時代,我們很難分辨出哪些信息是真實的,哪些品牌是真誠的?生活在這樣一個充滿不信任環(huán)境中,廣告自然成了讓人厭煩的東西。
3)大家更追求自我表達
之前做廣告,營銷手段似乎有固定的套路,比如,通過主流廣告媒體,重復、洗腦式地推送信息,但對00后不同。
他們一出生便身處數(shù)字化時代,生活方式、消費觀念都發(fā)生巨大的變革。
他們更傾向于與真實生活情感有所共鳴的內容,喜歡那些多元、有個性、真實到骨子里的表達。他們追求內容有深度,有血有肉,充滿情感,而不是那些過于修飾、刻意美化的東西。
這些內容,若能與年輕人的真實體驗和情感產(chǎn)生緊密聯(lián)系,便能引發(fā)強烈共鳴、自我認同;除了內容真實性,他們也越來越關心品牌價值觀、社會責任以及可持續(xù)性。
我有位朋友曾說過,一個幾十塊的商品,買誰的都一樣,如果一個品牌不能為我提供情感價值,反而還帶給我麻煩,那我為何要選擇它呢?
不難看出,消費者,渠道,營銷,溝通方式等都變了,那策略要進行調整。
02
這當中,很多品牌,營銷人對蹭熱點存在一定誤解。
一方面,傳統(tǒng)營銷者認為,蹭就說俏皮話,玩不恰當?shù)墓?,對品牌價值并不大,沒必要做。真是這樣嗎?
不是的。
公關打響品牌,這句聽到耳朵起繭的話,你應該不會不知道,它意味著,不僅簡單地通過事件、爭議來吸引公眾的注意,還意味著在正確的時間、地點、用正確的方式與消費者互動,建立與用戶的情感連接。
蹭,不等于盲目跟風。要先選擇參與某個熱點,確認核心價值、目標受眾是否一致。
你看看那些蹭到熱點的品牌,不是簡單地說些俏皮話、玩些不恰當?shù)墓?,他們深入挖掘熱點背后的深層次含義,創(chuàng)造與其相關的有價值的內容,與消費者建立真正的共鳴。
比如:
這兩天79元火了,背后意義是什么?
有人說79元是兩天的生活費、也有人說可以買一周的水果和酸奶,還有人說能干什么也許不確定,但賺到它至少要半天工作量。
它代表一群人的價值認同。洗護品牌蜂花,之所以能夠GET到大家,是因為深深觸動到這個年代的人們,對于物質與時間價值的重新認知。
今天的消費者不再像過去那樣,只單純地追求物質累積,他們更加關心物質、時間之間的權衡,更在乎生活質量和體驗。
79元只是某些人眼里的小錢,但對于另一部分人,意味著半天的辛勤工作、或一周吃水果的錢、甚至是那一剎的自我獎勵。
因此,蹭熱點真正意圖,不僅僅短暫地吸引眼球,要有策略地與消費者建立互動,這對構建以用戶為中心的品牌,價值至關重要。
永璞咖啡創(chuàng)始人鐵皮叔叔,之前聊到,未來廣告要跳出固有模式,真的站在用戶角度考慮,現(xiàn)在的年輕人,KOL網(wǎng)紅都不在追捧,更關注自我情緒是否被表達。
另一方面,品牌蹭熱點沒成功,還缺乏深度洞察。
5G技術剛問世,我清晰地記得,麥當勞官方微博發(fā)布六張海報,主題仿佛暗示該品牌即將進入5G時代,無論是海報設計還是文案撰寫,都似乎在暗示將涉足手機市場。
當這些廣告真正上線時,大家才發(fā)現(xiàn),麥當勞僅僅推出了一款脆皮雞新品,很多人在社交媒體上表示,不明白5G與脆皮雞之間存在何種聯(lián)系。
同樣,之前阿里巴巴涉及破冰文化爭議時,瀘州老窖在社交平臺推廣其產(chǎn)品,用了這樣的文案:
點擊一下即刻破‘冰’,贏取國窖1573小酒。這樣的廣告語被許多人批評為低俗、令人反感。
破冰到底是什么意思?
簡而言之,通常指,為了增強團隊凝聚力而進行的活動,如真心話大冒險這類的游戲,其中涉及的內容比較大尺度。
所以,這充分說明一個問題,如果簡單套用熱點詞,組CP,不去深挖理解熱點背后意義與目標受眾連接點,很可能被輿論帶偏。那么,如何把嘴替這件事,做的恰到好處?
03
首先,找到事情內核
內核,意味著深層含義,主題。一旦確定,就能更針對性分析,傳達和討論。
營銷者敏銳性要比其他人高很多,很多熱點出來后,大家首先會在社群中討論。要知道這件事的原委,基本上問五個W(Who、What、When、Where、Why)就能搞清楚。
誰,發(fā)生什么事,在什么時候,什么地點,為什么。我一般會「檢查信息來源」,從多個可靠的信息源中獲取數(shù)據(jù)和事實,以避免單一視角偏差。
除了專業(yè)圈子討論,我會額外關注微博、抖音這樣的社交平臺,去洞悉事情發(fā)酵情況。這些平臺上,用戶強烈情感反應,往往是尋找事情關鍵的指南針。
為了更精確地把握情緒值,我也用輿情分析工具。它們可以展現(xiàn)話題在不同時間段的討論熱度,和公眾的情感傾向,如正面、中性或負面。
我通常使用的有(微博)微指數(shù)、百度指數(shù)、頭條指數(shù)。在這些工具中,微信數(shù)據(jù)相對更為全面,而微博由于其重視UGC和用戶活躍性,更能準確反映事件的傳播性。
但要注意,微博對于社交關系的反應可能并不那么強烈。
還有一點,我建議在表態(tài)前先觀察形勢。不必急于成為第一個對熱點話題表態(tài)的品牌;先看看其他品牌反應,因為輿論風向是多變的,過早地站隊、樹立觀點有時會適得其反。
其次,提煉契合點
契合點是兩個或多個元素、想法、場景的共通點。首先,我會從特征、性狀、顏色、形態(tài)、風格、諧音等六個維度尋找,然后在思考它代表哪些群體。
當年冰桶挑戰(zhàn)(ALS Ice Bucket Challenge)成為社交媒體上的熱門活動,很多冷飲、冰淇淋或其他與冷有關的品牌,都在拿冷做創(chuàng)意。
對于一些負面熱點,也可以采用「對比法」,突顯我方產(chǎn)品、品牌或優(yōu)勢。
土坑酸菜成為熱點話題時,很多品牌迅速強調其產(chǎn)品的安全性,以安心食用的口號吸引大量關注。
還有奔馳女車主哭訴維權事件引起公眾關注時,與此事無直接關聯(lián)的某品牌,巧妙地抓住漏不漏這一關鍵點,發(fā)出奔馳漏,我不漏宣傳文案,既幽默又準確地傳達了其產(chǎn)品特性。
2020年,鵝廠和老干媽的事件,也是一樣。
騰訊說老干媽投放千萬元廣告,一直拖著,隨后老干媽作出回應,稱從未跟鵝廠有過合作,并順手還報警,表示鵝廠被不法分子詐騙了。
這事查清原委后,鵝廠為警示大家犯錯,食堂當天就只有老干媽一個菜,一下子火爆全網(wǎng)。
肛泰嗅到機遇,沒過多久,發(fā)起「保護互聯(lián)網(wǎng)從業(yè)者菊花」活動,騰訊員工購買肛泰第二盒只需0.1元,這個話題給品牌帶來幾萬評論。
很顯然,鵝廠通過食堂菜單自嘲,顯示一種承認錯誤的態(tài)度,也算是對外界一種善意回應;吃老干媽肯定辣,肛泰巧妙將產(chǎn)品和辣組合起來。
說白了,它們都是基于關聯(lián)記憶。從神經(jīng)科學角度看,大腦通過與已有的特征關聯(lián)新事物,來加深對其理解和記憶。這些事物特征是可以被調整和編輯的。
這意味著,我們對某一事物的了解越深入,能夠識別出更多的其特征,那么這些特征就會更有助于我們的思維和記憶過程。
日常你也可以把它作為一種訓練思維的方式,通過不斷地嘗試與周圍的事物建立新關聯(lián),你可以加強觀察力和創(chuàng)造性思考。
04
再者,制造出反差感
反差本質是強烈對比,它可能來自色彩、聲音、情感、情節(jié),兩個相互矛盾或對立的元素并放在一起,之間差異就會被放大。
此前,抖音上人類高質量男士火出圈,剛開始翻拍拍照姿勢就能火(前期蹭熱點就是模仿);后面造成審美疲勞,人們把人類高質量男性改為人類高質量女性人類低質量男性等等,讓觀眾眼前一亮。
如果實在找不到反差,你就記住「對著干」這三個字。
例如:
去年七夕,瑞幸跨界悲傷蛙,組了一個蛙瑞CP,土潮的粉綠,充滿悲傷魔性,不僅辣眼睛還搞怪,在節(jié)日時脫穎而出,很多聰明品牌都會利用自嘲、丑,來幫用戶表達情緒。
我也會用正話反說,欲揚先抑。
漢堡王此前做一個發(fā)霉?jié)h堡海報,畫面可能引起食欲不適,卻讓我記住好久。別人618時瘋狂大促,上鏈接,小紅書的618瘋狂勸退,還陰陽怪氣了一把。
這些都是經(jīng)典例子。其實,蹭熱點的難度并不大,一張海報、一個活動、一句宣傳語就能引起網(wǎng)友熱烈討論,但是,如何把熱點蹭出效果確實是一門學問。
想要避免熱點帶來的全都是吃瓜群眾,還要回歸到目標群體關注的點上,因為點也代表需求。79元的梗就直接,大家就覺得貴,貴的背面是便宜,抓住便宜,提供商品,直接滿足價值。
熱點營銷最終目標,是形成一個完整的閉環(huán)。即使品牌成功地利用熱點創(chuàng)造超過10萬的關注度,如果沒有有效轉化策略,這些用戶還是白白浪費。
因此,需要活動承接。
拿肛泰來說,它們最終將用戶引導至其線上店鋪,蜂花也同樣,星巴克以往熱點,都把客戶引導至線下店,這些品牌都明白,通過構建穩(wěn)固的閉環(huán)策略,才能確保用戶不輕易流失。
專注用戶、深挖事件內核、創(chuàng)造強烈的反差效果以及活動緊密承接,這四點是熱點營銷的關鍵元素。
只要你能靈活運用,就能隨時站在用戶的角度,為他們發(fā)聲,將需求、情感、品牌三者無縫連接。
總的來說:
少借突發(fā),多借可預料。
對了,熱點雖好,也不要盲目。有些被頭部媒體點名過,有爭議且未等事件塵埃落定的,很容易給品牌惹上不必要風險。
看完覺得寫得好的,不防打賞一元,以支持藍海情報網(wǎng)揭秘更多好的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