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亮
最近發(fā)生了一些很有意思的事兒,讓我記憶中的一些碎片進行了重組,然后我猛然發(fā)現(xiàn),有一個特別牛逼的思考方法,特別值得分享給大家。
這就是:四象限分析法。
昨天,也就是上周日,我和幾位朋友吃了頓飯,席間我們聊到了商業(yè)模式設計中的一個話題:
我的業(yè)務面向的是哪種客戶?
在討論過程中,我得到了一個特別有意思的模型,長這樣:
說實話,這個四象限是我之前沒有想到過的一種分析方式。
你會發(fā)現(xiàn),我把聰明、不聰明打了引號,這有兩層意思:
第一,這個部分是可以替換的;
第二,這里出現(xiàn)的評價詞只是一種指代。
其實稍微想一想,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就商業(yè)變現(xiàn)的難度來說,我們都喜歡客戶是有錢但沒那么聰明的,因為面對這樣的客戶,變現(xiàn)最容易,實現(xiàn)價值挖掘的最大化也相對更簡單;但是如果很不巧,你面對的是沒錢,但是很聰明的用戶,那么基本上你的業(yè)務就很難賺錢。
從變現(xiàn)的難度和價值挖掘的程度,從高到低排序,應該是:
不聰明但有錢>聰明但有錢>不聰明且沒錢>聰明且沒錢。
乍一聽,這個言論非常不政治正確,但是仔細一琢磨,這個言論非常真實而深刻。
拿做運營活動來說,譬如馬上「雙11」了,很多電商平臺就是擺出來一副這樣的姿態(tài):
我的規(guī)則你看不懂,其實我一開始就沒打算讓你看懂,而實際上我希望不管你看不看得懂,你只要相信,雙11的活動期間,你能獲得這一年內(nèi)的最大優(yōu)惠就行了。
用大白話挑釁式地說出來,就是「不求你懂,但求你信」。
你看,之前PDD碰到那種直播砍價免費拿的聰明主播,就很尷尬,所以聰明的有錢人如果是你的客戶,這個錢你不容易賺。
當然,我特地寫一篇文章肯定不是為了這個,我說這件事兒讓我的一些記憶碎片開始重組了,所以我寫這篇文章就是要說重組之后,到底我發(fā)現(xiàn)了什么對我們所有人都有價值的思考模型?
沒錯,就是四象限分析法。
四象限分析法,過去總是在時間管理中被提起,用緊急、不緊急、重要、不重要來劃分象限,然后把手頭的工作放到對應的象限中,從而明確不同事項的優(yōu)先級,幫助我們來管理自己的時間,更好地完成日常工作。
但是,四象限分析也可以應用到其他層面。
譬如,最近有朋友問我該不該跳槽。其實完全可以用四象限分析法來進行分析,我們可以列一個這樣的四象限:
我們完全可以使用上面的四象限來分析職業(yè)機會。
譬如,在準備面試時,就規(guī)劃自己去問面試官的問題,獲取兩方面信息:
1、你在新崗位上可能需要投入的成本,包括:時間、精力、資源、金錢;
2、你在新崗位上可能獲得的回報,包括:薪資、獎金、期權、新知、職能邊界、行業(yè)未來……
然后綜合一下,就可以在上面的四象限里畫出新崗位所在的位置(原點其實是你現(xiàn)在的工作),優(yōu)先去選擇 投入更少或持平但回報更高 的機會,而放棄那些投入更多卻回報更少的機會。
除了時間管理、職場選擇呢?
我發(fā)現(xiàn)還可以用來分析業(yè)務狀況,譬如使用這樣的模型:
這就可以用來分析當前的業(yè)務狀態(tài),并幫助我們明確接下來應該著重做的工作。
譬如,如果一個新業(yè)務里老客居多且收入偏低時,就應該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拉新效率,以及挖掘客戶生命周期價值中的任意一項或者兩手都抓。
我們還可以用來分析某一件事兒的切入點,譬如使用這個模型:
一件工作執(zhí)行的好與壞,除了客觀的評價標準之外,還有主觀的評價標準,譬如:評價者的個人偏好。
同樣一件事兒,可以通過做事兒本身來達成目標,也可能可以通過做人來達成目標,但是,老板評估這件事兒時,有他的習慣,是更看重結果本身,還是更看重過程中發(fā)生了什么,不同的事情,可能產(chǎn)生不同的評價邏輯,但是如果我們只卯定要做事兒,拿到結果,那么碰到那種「你可以出錯,可以做不到結果,但是過程中你得讓我看見」的情況就可以更加冷靜與有效地面對。
甚至,你還可以用它來評估你的下屬:
于是,我們可以做一個特別簡單的總結:
1、四象限分析方法其實是一種古老但具備一定普適性的分析方法;
2、能夠放入四象限進行分析的參數(shù)一定是兩兩對應但含義相反;
3、很多事情都可以納入到四象限的思考方法中去,包括但不限于:商業(yè)模式討論、職業(yè)機會選擇、時間管理、業(yè)務分析……等。
說完了,希望對你有用。
看完覺得寫得好的,不防打賞一元,以支持藍海情報網(wǎng)揭秘更多好的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