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C 推薦:大家好,這里是 TCC 翻譯情報局,我是張聿彤。用戶畫像作為一種UX工具,我們都不陌生。但是僅憑一份模版我們是否就可以做出一份適合我們的用戶畫像呢?答案顯然是不能的。因為業(yè)務情景并非是一致的,你需要為你的設計定制獨立的用戶畫像,而這篇文章則可以作為你組裝你個人用戶畫像的工具庫。換句話說,看了17中用戶畫像的工具之后,我們可以更加清晰的認識到什么是用戶畫像。
用戶畫像是UX設計師做的重要工作之一。這里有一些可選工具供你選擇使用。
當我說到用戶畫像時,也許你會立刻在大腦里浮現(xiàn)出這樣一副畫面:名字、照片、一些圖片、語句引用等等。我稱這些為用戶畫像模板,而它們其實并沒有多大作用。它們頂多只能給一個虛假的承諾:一次研究,各處通用。往壞了說,它們將會把我們領向刻板印象。這里有17種可選工具供你使用,幫你擺脫單純的用戶畫像模板。
這些可怕的用戶畫像模板 ?。請記住……你的公司是獨一無二的。你的境況和研究結果都是獨一無二的。不要直接用一個用戶畫像模板 。
1.如何使用這些工具和方法
下面的這些工具都可以幫助你更好地開展你的研究過程
細分研究結果
交流這些發(fā)現(xiàn)
和你的聽眾建立共情圖
做出決定
這些工具的最終目標是幫助做決策而非單純地共情。我將會在文章的最后部分總結我的主要發(fā)現(xiàn),但是最為重要的結論是,我們應該選擇能夠解決我們當前問題的方法。要非常小心,不要隨意將任何研究重新用于其他問題!
2. 用戶畫像的可選方法
以下列表是可以幫你分析歸類數(shù)據(jù)并建立交流的工具和方法。使用它們可以幫你與聽眾或在某種語境下建立共情,并且做出更好的決定以建立更好的服務。(以下內(nèi)容無特定排序)
1)Cooper 的原始畫像
Alan Cooper 是用戶畫像之父,這是他寫于九十年代的內(nèi)容:
盡管用戶間的差異極富戲劇性,但是在進行若干次訪談后,我們還是可以得到一個比較清晰的模式。用戶也許會被分為三種分明的群體,然后為了更好地描述用戶的行為模式,我可以分別以張三、李四或劉紅分別代表三類群體。
以Brenda Buckner為名的用戶畫像例子。包含信息有:年齡、職業(yè)、人物介紹與購買相關事件描述(生日禮物選購)、購物目標(Copyright ©Cooper 2002)
庫珀的用戶畫像是若干訪談后糅合在一起的一個故事。這些畫像所傳遞的其實是庫珀的被訪對象的感覺,而這種對用戶的把握恰好可以作為決策的參考。例如,根據(jù)描述我們預測我們平臺未來可選的購物功能:這個人傾向于找到她正尋找的確切物品(可拓展篩選功能),同時她也會為她沒有當場購買的東西建立一個清單(將物品保存到一個清單里)。
庫珀版用戶畫像受到批判是能夠理解的(例如它對某一人群帶來了刻板印象),但是庫珀的用戶畫像最偉大之處在于,它給我們帶來了上下文(即語境或場景)。
2)實證版用戶畫像——你做了多少研究調(diào)研
Amber Westerholm-Smyth 寫了一篇爆炸性的 17 分鐘短文,其名為 Your personas probably suck. Here’s how you can build them better( 這些可以幫你改善你糟糕的用戶畫像)。
這些更好的用戶畫像是建立在與目標用戶 2700 分鐘的訪談交流之上,并且使用了復雜的谷歌圖標和可以延伸幾米的 Miro 畫板進行了分析。
所以這些所謂的更好的用戶畫像到底是什么呢?它們看起來和模版很像,但是卻并沒有人口統(tǒng)計學和人格化的內(nèi)容。取而代之的是,它們會包含一個短短的故事、標簽、圖片和引語。
該團隊使用希臘神的名字來識別不同的角色("使他們的寓言與我們自己的敘述保持一致"),并為每個角色提供自己的配色方案和圖形。
隨著用戶畫像而來的是一個網(wǎng)站(帶有引語,視頻和聲音剪輯)和一副帶有引語的卡片。
這些畫像解決了一些問題。對于人口統(tǒng)計學信息的剔除(性別、年齡,等)意味著潛在的偏見更少了。但是它們?nèi)匀豢梢宰鳛閷δ骋蝗后w的統(tǒng)計學描述:即你的聽眾能否進入你所創(chuàng)設的角色?
圖片來自 Amber Westerholm-Smyth’s tour-de-force article. 除非你知道希臘神話,否則的話就請先去找資料了解一下吧。
圖三:我大概一輩子都是在監(jiān)獄度過的,所以這些新技術、手機等等之類的,我很愿意適應并能夠?qū)W會如何使用他們。我已經(jīng)習慣了諾基亞3310
3)用戶畫像合集或原型
我是在 Sofa Conf 2020 上 Akil Benjamin 的演講中發(fā)現(xiàn)的用戶畫像合集這一說法,當時我就深感共鳴。想要創(chuàng)造一個具體的用戶畫像,他首先創(chuàng)造了一個抽象的合集(他給出的示例:需要輕推的人","新手","終止——行動者)
這些合集由數(shù)據(jù)生成(正如用戶畫像本該的樣子),但是他們只關注一個特質(zhì)。通過將你的聽眾進行不同群體的劃分,你可以進行決策(我們是應該關注群體 A 還是關注群體 B?這一功能對所有的群體都有效嗎?)
用戶畫像合集的 優(yōu)勢在于我們可以用附加的數(shù)據(jù)去支撐對應的群體:基于調(diào)研,我們可以說大概有 80% 的受眾屬于新手群體。
我們也同樣會將這一規(guī)則應用在 pokemapping 中,但是我們會將這一想法拓展成 多種群體,并將其鏈接到用戶旅程中去。
這和網(wǎng)飛將你定義成某一類人并對你推薦電影的方式非常相似。你可能會想知道你被劃歸為了哪一類,但是全能算法根據(jù)你觀看和跳過的電影將你分為了幾組。對于網(wǎng)飛來說,你被定義成了由幾個群體構成的某位會員,例如:"1975年之前的日本謀殺懸疑電影","帶有黑暗色彩的超級英雄電影","以危地馬拉為基地并有許多植物的浪漫喜劇"。
創(chuàng)建這些用戶畫像合集是為了思考以何種維度去對目標受眾進行評分,并建立一個圖表。
圖片來自,some alternatives to personas, Marianne Brierley
4)角色
和用戶畫像合集非常接近的一個說法是角色。在用戶畫像合集中,你可以選取任何可能的特質(zhì),而對于角色,你則需要特別關注一個合集群體希望達到的目標是什么。
角色建立在目標的基礎之上,或者說是任務,或者說是待完成的工作。
我們將其用于涉及圖書館員工的項目。這些人在組織中具有不同的職能(經(jīng)理、分析師、簿記員)和雇傭類型(自由職業(yè)者、志愿者),但他們所做的任務有很多相似之處。
當我們對這些任務的數(shù)據(jù)進行細分時,模式 就會清晰地出現(xiàn)。
定義了角色后,我們使用了客戶資料(見本文后面部分)來顯示角色之間的差異
與角色類似,你也可以通過動機來創(chuàng)建角色:為什么人們會使用你的服務。
5)極簡主義用戶畫像
在她的當少即是多:UX 中的極簡角色( When less is more: minimalist personas in UX )這篇如同書一般長篇的文章中,Melanie Polkosky 描述了用戶畫像所存在的問題。同時,她還提出了一個替代方案:極簡主義用戶畫像。
什么是極簡主義用戶畫像?它們是為每個項目定制的簡單示意,僅包含你作為設計師選擇的 對設計有影響的變量。Melanie 建議了一到四個不同級別的關鍵變量(例如:變量:參與,級別:了解、感興趣、完全參與)。
在一個關于培訓餐廳經(jīng)理的項目中,Melanie Polkosky 塑造了以下角色:
圖片來自the minimalist personas article。
看起來與角色組非常相似,不是嗎?
在另一所大學的項目中,Melanie 將她的觀眾分組在一個從 意識 到 參與 的范圍內(nèi):
記住這張圖片,因為它和稍后的用戶畫像譜看起來非常熟悉!
6)用戶畫像譜
來自 Microsoft Design 的 Doug Kim 在經(jīng)典文章殺死你的用戶畫像中提出了一種查看受眾的模塊化方式。
核心思想是查看受眾的特征(類似于用戶畫像合集!),并將這些特征劃分為一個 頻譜。Doug 給出的示例基于可訪問性:美國大約有 20,000 人只有一只手臂。但是,如果你將一只手臂的人數(shù)、手腕暫時受傷或手臂骨折的人數(shù)以及在特定情況下(比如新父母拖著嬰兒)‘只有一只手’的人數(shù)加起來,僅在美國你就有 2000 萬只有一只手臂的人了。
如果這些過于理論,那么,假設你想讓視障人士可以訪問你的網(wǎng)站。你就可以像這樣圍繞視覺創(chuàng)建一個角色頻譜:
人物頻譜有三點突出:你可以輕松添加定量數(shù)據(jù),它們表明人們是多樣化的,并且譜對于設計師/經(jīng)理實際上很有用。他們觸發(fā)如下的響應——哦,這是一個問題,我們?nèi)绾谓鉀Q這個問題 。
Doug 對傳統(tǒng)角色也有一些很好的見解:
[ 用戶畫像 ] 本質(zhì)上是一種融合,是我們想象的普通客戶所具有的平均屬性。沒有普通客戶這樣的東西
Doug 給出了基于可訪問性的示例。但是光譜無處不在。例如,我們的一位客戶根據(jù)數(shù)據(jù)研究的熟練程度,將他們的數(shù)據(jù)科學家受眾分為五類,制作了一個角色頻譜(也可以不這么稱呼):
蛋,將信息數(shù)字化但不使用它的人
松鼠,清理信息并使其可供研究的收藏家
海盜, 可以在數(shù)據(jù)中創(chuàng)建連接
巫師,可以根據(jù)數(shù)據(jù)預測未來
國王,他們影響組織使預測成真
7)心智模型
一種特定類型的角色頻譜是查看人們的 心智模型 。例如,你可以使用信心維度,并在那里創(chuàng)建一個從害怕到過度自信的頻譜。
圖片來自文章 Mindset over matter: a new design trick for your toolbox,描述了各類情緒的不同階段,自信:害怕、無安全感、可以承受、自信、過于自信;支持需求:逐步、偶爾、堅定
然后,你可以采用這種心態(tài)并將其映射回一個與角色模板極其相似的描述符……
......但很酷的是,這些心智模型仍然代表一群人,一個人可以處于多種心態(tài)或從一種心態(tài)轉(zhuǎn)變?yōu)榱硪环N心態(tài)。通過這種方式,你可以捕捉到更加多樣化的聲音。
8)Pokemapping
在 Angi Studio,我們還開發(fā)了自己的創(chuàng)建目標受眾代表的流程:Pokemapping。
將研究轉(zhuǎn)化為行動是一個簡單的 三步過程:
做采訪
將摘要寫為用戶卡
從這些用戶卡創(chuàng)建組
根據(jù)訪談的結果,這會產(chǎn)生角色組。你可以根據(jù)角色、目標、范圍、動機或從研究中衍生的任何其他緯度對角色進行分組。
這些組可以按原樣使用,也可以作為本文中描述的任何方法/工具的起點。
訪談總結
9)行為原型
行為原型是你關注的另一種特定類型的角色組(你猜對了):行為。
行為原型最酷的地方在于添加了時刻,這將原型置于狀態(tài)。這表明人們會發(fā)生變化,以及他們在另一種情況下的不同之處。
10)原型角色(或用戶卡)
在Marianne Brierley 的文章 人物角色的一些替代方案 中,她談到了使用原型人物角色。這些卡片代表一種用戶,代表一組人。就像人物角色一樣,他們被賦予了一個名字和一些需求。
這些卡片比普通角色更容易制作,并且他們的體量可以在工作坊使用。
不利的一面是,這些原型角色會激發(fā)你自動填補空白,從而導致刻板印象。當你閱讀下面的卡片時,你可以想象凱利是什么樣的?
圖片來自 Marianne Brierley 的人物角色的一些替代方案
11)客戶資料
高度推薦且非常實用的書籍《價值主張設計》中,客戶檔案是一種非常實用的方式來組合和呈現(xiàn)有關客戶的細分內(nèi)容。
在客戶資料中,你寫下 工作、痛點 和 收獲。也就是:你的客戶想要實現(xiàn)什么,是什么阻止他這樣做,以及實現(xiàn)工作的好處是什么。
它能夠成為一個非常強大的工具的原因在于,它可以與 Strategyzer 的其他工具的連接:價值主張畫布和業(yè)務模型畫布。
該工具在理論上很容易理解,但在實踐中使用起來很復雜??蛻魴n案可視化了業(yè)務決策和研究的組合:你不會在檔案中找到所有工作、痛點和收獲,你只是做出與業(yè)務相關的選擇。因此,它與角色的概念非常不同。
圖片來自 Strategyzer
12)移情圖
移情地圖是角色和客戶檔案的混合體。它們沒有客戶資料那么抽象,但沒有人物角色那么詳細(沒有養(yǎng)狗,24 歲,開沃爾沃)。他們專注于大腦內(nèi)部的過程:思想、情感、態(tài)度、影響、擔憂。
Paul Boag 的視覺效果不錯,但請注意:視覺效果越好,更新的頻率就越低!
移情圖模板,作者 Paul Boag,請參閱他的文章了解不同版本(感受、聽、看、說與做;痛點與目標)
移情地圖與人物角色存在許多相同的問題(被誤解,導致刻板印象,并且難以得到研究支持)。
13)人物
上述方法(所有方法,除了庫珀的傳統(tǒng)角色和行為原型)描述了靜態(tài)屬性。它們在脫離了時間的情況下描述了一個人或一群人。他們用需要、痛點、收獲和目標來描述 Timmy——但他們沒有提到他在哪里、何時或如何擁有這些。
通常,你通過將角色組附加到用戶或客戶旅程來克服這個問題。但是 Alan Klement 找到了另一種可視化此信息的方法,即 制作他所謂的特點 。這個角色有動機,并與事件和情況一起描述。
圖片來自 Alan Klement 的文章,在某種程度上它與 Cooper 的原作非常相似
14)動態(tài)自我
在他們最出色的文章《Beware the cut’n paste persona》(小心剪切粘貼角色)中描述了充滿活力的動態(tài)自我 。
你用多個自我代表每個人,其中每個服務代表你調(diào)查的上下文(情景)。這說明了人們在不同情況下的不同自我。
然后,你可以在畫布上可視化這些卡片并對其進行分類(很像 Pokemapping),并在這些組中設計機會:
動態(tài)自我有背景。它們展示了支持某人行為背后動機的事件和情況。這一點很有優(yōu)勢!
通過添加上下文的照片,動態(tài)的自我引起對情況的感覺,而不會引入對人的刻板印象。
15)Superflux 原型
我們已經(jīng)在本文中多次看到 archetype 這個詞。維基百科定義原型為純粹的形式,即事物的 基本特征 。
原型是描述概念的最簡單方式——在我們的例子中是一群人,所有細節(jié)都被剝離了。
示例原型可以在電影和書籍中找到:英雄、向?qū)?、敵人。這些角色出現(xiàn)在每部電影中,但他們在人口統(tǒng)計、氣質(zhì)、故事和外貌方面存在很大差異。佛羅多、尼奧、耶穌、神奇女俠、小鹿斑比。所有的英雄,都非常不同。
在某種程度上,原型是角色的最終目標:可復用但相關。
遺憾的是!像大多數(shù)理想一樣,這個想法在實踐中失敗了。為什么?因為根據(jù)定義抽象意味著刪除實際細節(jié),使原型無法傳達研究結果以在業(yè)務環(huán)境中做出決策。
但原型還有其他用途??纯?Superflux 的 酷塔羅牌 以及原型的常見嫌疑人。使用它來讓創(chuàng)造性思維進入項目的構思部分,或在研討會期間拓寬你的思維。
16)轉(zhuǎn)變因素框架
用戶旅程圖上,比較的關鍵的時刻之一是用戶停止使用你的產(chǎn)品,轉(zhuǎn)而使用了競爭對手的產(chǎn)品;或者他們停止了使用初始的方法,轉(zhuǎn)而使用了你們的產(chǎn)品。
你可以將上述轉(zhuǎn)變背后的理由以轉(zhuǎn)變因素框架(如下圖)進行可視化展示。簡單地將該圖進行復制/ 粘貼到 Miro 上,并且添加便利貼,即可描述每個象限中研究的結果。為了得到最佳結果,你可以使用一項被稱為切換訪談的技術,你可以通過 Chris Spiek 和 Bob Moesta 的書詳細了解該種方法。
簡單來說,切換訪談詳細介紹了用戶最近購買或更改產(chǎn)品的時間線。首先,我們回到一開始,即用戶認為他們已經(jīng)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接著,我們跳到他們決定嘗試不同的東西。我們走過他們?yōu)檎业竭@種新解決方案而采取的步驟,以及驅(qū)使他們到達那里的痛點。切換訪談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問題,尤其是基于用戶對問題解決的動機和愿望之下。
圖片來自"用戶畫像的一些替代品" (some alternatives to personas),Marianne Brierley
17)基線行為
可視化變化的另一種方式是使用 基線行為地圖,這一工具是我在 SofaConf 2020 聽到 John Cutler 的演講中提出的。
基線行為是一種決策/對齊工具,而不是"用戶研究可視化工具"。你可以在研究之前,或在產(chǎn)品發(fā)布期間,甚至在產(chǎn)品發(fā)布后使用它。
對于"步驟1:目標",你可以使用本文中的任何其他方法,協(xié)同作用。
3.用戶研究可視化的其他方法
3. Other ways to visualize your user research
除了用戶畫像之外,還有其他的方法來可視化你所進行的用戶研究:任務流程、心智模型、用戶/客戶旅程、JTBD、資源地圖、Triptech、用戶時鐘等。
大多數(shù)方法都可以和上述提到的工具或方法相混用。
4.結束語
我認為只有特定且固執(zhí)己見的用戶研究才是最好的。
請不要試圖一勞永逸的創(chuàng)造用戶畫像。它們太通用了,請針對你的調(diào)研問題選擇專門的工具,對于復用畫像,一定要心存敬畏,因為場景很重要。
讓你的研究發(fā)揮出它的價值。再固執(zhí)一點!你的利益相關者并不是要從你的用戶畫像中搜尋挖掘出一個答案,他們并需要復雜的解釋說明。給出答案是你作為研究員的工作,這并不是意味著你要把所有你發(fā)現(xiàn)的內(nèi)容都直接說出來,而是將你的數(shù)據(jù)轉(zhuǎn)譯成和你手頭問題相關的故事,讓這個問題易于解決和推進。
有時,你一點也不需要細分你的觀眾。Gerry McGovern 在他的研討會中提出:
請記住創(chuàng)造用戶畫像……的結束并不是它本身。用戶畫像是決策工具,它們需要針對每個單獨的項目進行定制,以達到其目的。
看完覺得寫得好的,不防打賞一元,以支持藍海情報網(wǎng)揭秘更多好的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