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牧牧
排版 | Cathy
監(jiān)制 | Yoda
出品 | 不二研究
AI風口也帶不動科大訊飛,科大訊飛正在資本市場遭遇AI冰火兩重天。
作為國內智能語音和人工智能的代表公司,科大訊飛的業(yè)績似乎未隨AI風口一飛沖天:不僅營收增長未及預期,負債率也持續(xù)攀升、負債首次破200億元。
2023年的AI大模型浪潮之下,資本市場曾對科大訊飛的大模型寄以厚望,科大訊飛市值一度攀升至1700億元。
2023年報及2024一季報的成績單之下,市場正在用腳投票。截止5月30日A股收盤,科大訊飛報收41.99元/股,對應市值972.2億元;對比市值高點1700億元,其市值已經跌去42.8%。
據(jù)科大訊飛2023年報:2023年,科大訊飛營收196.50億元,同比增長4.41%,收入增長未達預期。
同期,凈利6.57億元,同比增長17.12%;但去年的扣非凈利潤大幅下降至1.18億元,同比下降71.74%,主營業(yè)務盈利能力疲軟。
拆解科大訊飛2023年的營收構成:教育產品和服務業(yè)務營收55.64億元,同比減少5.7%;開放平臺營收39.38億元,同比增長41.67%;運營商相關業(yè)務營收20.96億元,同比下降0.05%。細分業(yè)務的營收數(shù)據(jù),與此前預期有一定差距。
更為嚴峻的是科大訊飛的負債問題:截止2023年末,科大訊飛總負債200.99億元,升至近五年同期新高;相較于2019年末的83.66億元,漲幅高達140%。
2021年2月,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發(fā)表《用系統(tǒng)性創(chuàng)新迎接人工智能大未來》主題演講,曾立下科大訊飛 十億用戶,千億收入,萬億生態(tài)的目標。
這些任務,我們希望在未來5年之內,‘十四五’期間實現(xiàn)它。從2023年營收來看,劉慶峰的千億營收夢或已經成空談。
在AI布局上,科大訊飛依托平臺+賽道戰(zhàn)略,圍繞五大行業(yè)領域打造了包含智慧教育、智慧醫(yī)療、智慧城市、智慧汽車、智慧金融、運營商、平臺及消費者業(yè)務在內的七大核心業(yè)務。
AI爆發(fā)前夜的2022年,科大訊飛的智慧教育、智慧城市、運營商業(yè)務、開放平臺及消費者業(yè)務,當期營收占比分別為34.11%、23.62%、11.14%、24.66%。
據(jù)2023年報,科大訊飛的智慧教育、智慧城市、運營商業(yè)務、開放平臺及消費者業(yè)務,當期營收占比分別為29.77%、20.02%、10.67%、31.47%。
盡管在2024年第一季度,科大訊飛營收36.46億元、同比增長26.27%,但凈利潤依然大幅下降418.99%;當期虧損3.00億元。
劉慶峰解釋稱,2024年一季度的虧損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除了本就規(guī)模相對較大的研發(fā)費用,2024年科大訊飛在市場投入上也增加了不少。去年是星火大模型元年,而今年是星火燎原,市場投入勢必要增加。
截至2023年,科大訊飛的研發(fā)費用為34.81億,同比增長11.89%,當期營收占比17.71%。據(jù)科大訊飛年報披露,其將在自主可控平臺上加大認知大模型研發(fā)投入。這也是其在2023年扣非凈利潤預計同比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
AI大模型投入本身就是一場豪賭,想要在AI賽道超越競爭對手,只有不斷加注投入;可以預見,科大訊飛的AI大模型投入暫時看不到盡頭。
站在風口,豬都能飛起來。
即使AI風口猛吹, 科大訊飛的AI大模型豪賭仍有太多不確定性;能否借助AI大模型突破AI虧損魔咒,已經成為科大訊飛亟需解決的困局。
AI行業(yè)既是風口,也在加劇內卷。即使是下注AI未來,資本市場也偏向于更有盈利希望的故事。
本文部分參考資料:
1.《借勢大模型,科大訊飛走出低谷了嗎?》,新浪財經
2.《科大訊飛押注星火大模型:主業(yè)增長不夠,大模型來湊》,產業(yè)科技Pro
看完覺得寫得好的,不防打賞一元,以支持藍海情報網(wǎng)揭秘更多好的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