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是一個神奇的數字。某種程度上,我們的人生境遇都是被7所統(tǒng)御:
倘若將財富階段進行切割,22歲畢業(yè)為原點,我國平均初婚年來為29歲(28.67歲),正好是7年財富變化的周期;而35-36歲,正處于剛需購房年齡平均期,也是所謂中年就業(yè)瓶頸;兩個7年周期后50歲階段,兒女面臨大學就業(yè)新一輪周期,自此形成第一輪閉環(huán);57歲是中國實際平均退休年齡,財富增量和儲蓄的關系再一次發(fā)生變化,形成一輪大閉環(huán)。
圖:人生財富積累7年維度的各個階段,來源:錦緞研究院
也就是說,對于一個普通人,財富轉化代際大約就是7年一周期。市場經濟作為以人為參與節(jié)點的活動,它的周期嬗變,亦因此緊密相連。
最近7年,對這一規(guī)律感觸最深的行業(yè),當屬汽車與電商:過去7年間,與普通消費者密切相關的經濟領域內,發(fā)生明顯自然迭代轉變的,就是這兩個類目。
以電商為例:
2017年正值電商壯年,當年的雙十一成交額首次突破2000億大關,除傳統(tǒng)豪強淘天京東外,,商超轉型的蘇寧國美,小而專的購物平臺當當、唯品會、網易考拉均能占據一席之地,電商龍頭們百花齊放,各路捷報層出不窮。
反觀今年的618,昔日的電商龍頭平臺們一改往年宴賓客、高樓起的喧嘩,默默地淡出了大眾的視野,有很多電商玩家早已淡出了歷史舞臺,就連霸主阿里,也不復當年之勇,市占率下降了近一半。
反倒是依賴內容、技術半路殺出的抖快等短視頻平臺,分食增量的市場份額。
今來古往,所有的變化都是在潛移默化中發(fā)生。我們今天來探討下:之于電商,短視頻究竟改變了什么?
01、中國電商的2017—2024
迄今,自2018年抖音嘗試短視頻商業(yè)化的各種模式以來,正好跨過了一個消費代際。而這7年也正是電商行業(yè)受短視頻為首的內容行業(yè)沖擊最大的階段。
尋根溯源,我們先從數據層面來審視,7年間電商市場出現了哪些變化。
宏觀層面:
近兩年電商產業(yè)的主流敘事帶來的印象就是蕭條,每逢618或著雙11,總會冠以最慘最黯淡的名號,讓人不經懷疑電商市場是不是早已邁入下坡路。
從電商宏觀來看,卻是另一番景象。
1、國內電商市場規(guī)模
過去7年間,國內網上實物零售的規(guī)模由7.2萬億增長至15.4億翻了一倍有余。從增速方面看,受累于高基數的壓力,自2020年開始增速降至10%左右,今年一季度放緩至1%,4-5月強勢反彈,增速重回10%規(guī)模線以上。
從增量來看,2023年以來網上實物零售額增加1.64萬億,超過了2019-2022年的增速。從規(guī)模角度來看,電商市場還遠未到面臨下行的嚴峻時刻。
圖:2017-2024實物網上零售額及增速,來源:Choice金融客戶端
但如果以消費者的視角出發(fā),電商市場確實處于潛移默化的變化中。
2、消費者群像
過去七年間,參與網購的用戶規(guī)模從5.33億增長至9.15億,以網上實物零售額與網購用戶規(guī)模的比值來看,人均年網購金額從1.35萬元增長至1.69萬元。
但從物流行業(yè)的數據來看,雖然業(yè)務量和運轉銷量均有提升,但最明顯的變化,就是單一包裹價值(網上實物零售額與快遞業(yè)務量比值)從178.13元下降至116.8元,多頻低價似乎成為網絡零售的新趨勢。
圖:2017-2024網購消費者群像數據,來源:Choice金融客戶端,錦緞整理
從咨詢機構統(tǒng)計的網購用戶平臺抉擇因素,也可以的出相對應的結論。無論是售前相關的信譽度、口碑或是售中售后的客服、物流乃至整個支付體系,所有的決策鏈路影響力都在下降。
只有價格成為過去幾年中唯一增長的決策因素,多快好省的奧義似乎只有省在發(fā)光發(fā)熱。
圖:網購用戶選擇平臺時看重的因素變化,來源:艾瑞咨詢以2023年度熱賣商品的價格趨勢來看,成交指數排名TOP2000的商品中,90%的商品低于50元,而9塊9的商品占比高達38%,電商行業(yè)也逐漸邁向理性繁榮。
3、消費類目變化
消費類目的變化可以總結為從頭部轉向長尾,因為缺少2017年具體的數據,我們以2019年商務部發(fā)布的《中國電子商務報告(2019)》為基數來看,頭部的CR5占比由65.2%下降至62.6%,CR10品類占比由90.9%下降至86.4%。
長尾需求和定制化的產品在電商平臺發(fā)展迅猛,包括體育用品、金銀珠寶、五金電料、建筑裝飾乃至酒水等等傳統(tǒng)渠道占比較多的實物類目,逐漸遷移至網絡經營。
當然,越來越多點對點、滿足長尾需求的白牌商家也在增長,這得益于抖快拼快速崛起,接下來我們從微觀層面來看一下電商平臺這些年的變化。
微觀層面:
4、平臺競爭變革
各個電商平臺格局在過去7年間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轉變,行業(yè)市占率經歷了較大規(guī)模的洗牌,整體的格局從一超一強,多點分散,轉變?yōu)槎嗑揞^格局割據,但頭部企業(yè)數量明顯下滑。
2017年正值淘天的巔峰期,以GMV估算市占率高達72.1%,京東占據20.8%,賣場轉型的國美蘇寧分別占據一席之地。
2024年,淘天的預估市占率下降至33.1%,拼多多成為行業(yè)老二占據18.9%,抖音18.3%,京東下滑至16.9%,除去相對割據的美團,其余傳統(tǒng)賣場很難再取得超過1%的占有率。
圖:主流電商平臺以GMV估算市占率,來源:中金財富、錦緞研究院5、三個消費代際差
值得一提的是,過去7年間我國的網民結構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移動互聯(lián)網的普及帶來了大量50歲以上網民,占比從9.4%增長至32.5%。
圖:我國網民結構變化趨勢,來源:Choice金融客戶端
如果以7年一個消費代際計算,2017年的互聯(lián)網主力是30歲左右,當前是50歲以上群體,差距在三個消費代際左右。
6、供給側的變革
過去7年間供給側的變革基本貼合了需求側的變化
最明顯的差異性是,白牌或新品牌登上王位。2017年電商平臺主要的營運邏輯在維系客戶盤,抬高客單價;2024年幾乎所有的電商平臺都在講低價,國貨。
數據層面并沒有直接披露印證白牌數據占比提升的直接數據(畢竟大多數SKU只要上架都會給自己注冊個商標),但我們從代營運(主要目的是提升長線品牌價值和服務)和營銷服務(主要目的包含了單次銷售,廣告)的增長趨勢便能看出商家的取舍。
電商代運營的規(guī)模,無論是復合增速還是近一年的同比增速,均低于營銷推廣的費用。換句話說電商供給側的抉擇趨勢,逐漸從致力于維護長期門店(網店)價值,轉向致力于最大化銷售收入,這也是白牌崛起的特征。
畢竟如果可以通過一次又一次攤平利潤率的方法實現規(guī)模擴張,品牌帶來的關系價值就顯得不那么重要了。
我們以今年618淘天的數據為例,576個3年內創(chuàng)立的新品牌拿下趨勢品類第一名,也從側面印證了白牌逐漸成為電商消費的主流。
總結一下2017年-2024年電商市場的變化:
網上實物零售額增速趨緩,但持續(xù)保持了正增長,今年維持了10%以上的增速,國內電商行業(yè)還未觸及天花板。
價格成為驅動消費偏好的第一要義,實物商品包裹單價下降明顯,低價商品占比增加。
消費類目分布更加均勻,長尾、定制化產品和小類目產品增長快。
主流電商平臺從一超,轉向多強,拼多多抖快崛起,尾部商超電商下降明顯。
需求側用戶年齡代際變動較大,供給側白牌崛起,營銷成本支出增速遠超營運成本支出。
02、去中介化革命
回顧過去7年的電商發(fā)展,自蘑菇街和淘寶率先推出直播電商以來,電商形式經歷了傳統(tǒng)貨架、直播、再到抖快風靡所帶來的短視頻+直播+搜索貨架結合的全新業(yè)態(tài)。
1、頭部KOL本質就是渠道
先來講講淘寶直播誕生的背景,2016年電商市場發(fā)生了基于時代特征的轉變:
·移動端流量迅速放大,2013年淘天PC端支付比例為76%,2015年雙11,移動端支付占比就躍升至68%,流量環(huán)境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自2014年新浪微博改名微博后,從張大奕到雪梨,阿里一步步認清了入股小老弟的價值。網紅經濟在彼時被無限放大,秀場直播的變現效率不足以支撐網紅的經濟體量。
于是既能帶動移動端流量,又能合理利用網紅經濟價值的直播帶貨誕生了。
而新的問題隨之而來,如果以小規(guī)模交易的視角來看,網紅或者粉絲經濟是一筆完美的生意。但之于整個電商平臺,如果直播帶貨納入常態(tài)化的營銷體系,規(guī)模和頻率必須提升。直播帶貨之于消費者的意義就從純粹的情緒價值轉向商品價值。
頭部KOL需要考慮內容和情緒外第三重抓住流量的要義——價格,各類全網最低的宣傳語鋪遍直播間,商品的供給也從單一的美妝服飾,轉向全品類,直播帶貨之于淘寶,就好比一個人形的聚劃算。
以直播為表象的內容電商解決了傳統(tǒng)商家的第一個痛點:獲客成本,頭部KOL之于商家就好比自帶需求的優(yōu)質渠道。
2、視頻本質是降低門檻
內容電商的第二個階段,伴隨的是短視頻爆火出圈。
如果要總結短視頻之于電商最大的改變,那就是提升了整個電商的受眾群體。
在此之前幾乎所有人都低估了移動互聯(lián)網商業(yè)化的規(guī)模,此前以社交導向的網絡規(guī)?;瘮U張,并未能向市場展現想象力,即便用戶體量早已到達近十億量級,騰訊以電商渠道變現的能力還是為人所詬病,以至于電商賽道阿里巴巴拿著望遠鏡找不到對手的措辭層出不窮。
但是當短視頻平臺成為僅次于社交和傳統(tǒng)電商以外的第三極,完美解決了前者缺商業(yè)變現場景,后者卻規(guī)模流量和用戶的問題。
驅動解決問題的核心要義就是視頻本質是比圖文更便捷,更直接,門檻更低的表達方式、接受方式。
可能在技術難度上,制作短視頻遠比制作圖文更高;但是在創(chuàng)作難度,短視頻遠低于圖文:同一段語義短視頻何以依靠文本、畫面結構乃至演員的動作神情來表達,而想用通過文字表達相同的語義,場景就更為仰仗作者的文筆。
視頻展示的信息細度也是高于圖文的,同樣的產品,同樣的技術視頻既疊加了動態(tài)展示,也能伴生具備相對磁性、合理、能夠彰顯情緒價值的三方解說,遠勝于冰冷冷的文字和復雜的說明書。
二者共同作用,拉低了互聯(lián)網內容產業(yè)的門檻,正因如此我們才能看到第一部分展現的互聯(lián)網用戶結構圈層發(fā)生了三個代際差。
而短視頻推動的內容電商普及,解決了傳統(tǒng)商家的第二個痛點:流量規(guī)模,無論是線下門店維持的人流規(guī)模,還是傳統(tǒng)電商時代的用戶規(guī)模,都遠不及當前短視頻普及后的需求規(guī)模。
3、所謂推薦流本質是去固化
短視頻之于電商的另外一項重要變革,就是所謂貨找人改變了互聯(lián)網搜索引擎時代通行的流量處理機制。
單列推薦機制不同于傳統(tǒng)搜索或者多列式的交互方式,從兩個層面改變了電商的形態(tài):
圖:單、雙列交互方式的區(qū)別,來源:抖音
首先和視頻形態(tài)變革的邏輯一樣,降低了用戶和消費者的決策路徑,從需求-選擇-搜索-成交簡化為推薦-成交。
其次改變了搜索或者貨架電商供給側一對多的展示形態(tài),可能會有推薦的差異化細分,但主流的產品banner依靠的就是營銷,店鋪信用邏輯一對多分配流量(同一款產品,一家店鋪通過營銷費用高低,分配給大多數消費者)
而推薦流實現的是點對點,面對面(同一款產品,不同的品牌價位段,通過推薦算法實現不同內容不同展現的匹配。)
與傳統(tǒng)電商相比,Feed流看似微小的改變,本質砍斷了用戶主動點擊的步驟,從而降低了關系價值(店鋪信譽和產品品牌),無論我的產品是否具備長期美譽度,或者長期信用屬性,都可以以來算法接觸到消費者,消除了品牌維系帶來的產品固化和決策偏好。
流量分配機制和推薦流的變革,解決了傳統(tǒng)商家的第三個痛點:不懂營銷,尤其是對于聚焦制造的工廠店而言,通常不精通品牌推廣和維護,而現在產品可以直接通過算法或KOL接觸消費者。
總結而言:從直播電商到短視頻電商,先后降低獲客、營運和渠道商價值,本質是去除了產品從工程到消費者中間的中介環(huán)節(jié)(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
正因如此,在過去的7年間,從數據層面我們才能看見用戶群體的變化,價格逐漸成為消費決策核心,而白牌崛起不僅僅受到經濟環(huán)境的影響,本質也是短視頻和內容電商去中介后的大勢所趨。
03、失落的精英主義
短視頻之于電商的影響力,遠比浮現在數據中的百分比大。不僅僅改變了電商的生態(tài)模式,在此之上,未來可能影響一代人的消費行為。
短視頻改造電商之前,所有中介環(huán)節(jié)聚焦的最終目標就是品牌化。因為品牌是一個集合,它通過關系(品牌信任)包容了各個子集,依靠品牌粉絲建立的私域用戶,不僅可以幫助企業(yè)節(jié)省營銷成本,還有助于銷售非剛需或高溢價的商品。
去中介后的電商行業(yè),才是真正實現C2M(工廠直面消費者)。直面消費者的短路經濟電商產業(yè),帶動的就是商品供給回歸質量本源。
結合越來越豐富的售后保障服務,喪失傳統(tǒng)關系主導的品牌光環(huán)后,每一場直播,每一次視頻形式的營銷推廣能夠決定產品真實銷量的,只有真實的質量,會逐漸形成良幣驅逐劣幣的供給。
原生于短視頻時代的年輕消費者,消費理念會根據老一輩消費者的偏好發(fā)生顛覆。比如80后、90后誕生于改革開放之初,舶來品就是質優(yōu)的代名詞,一句班尼路牌子就能直擊心靈。千禧一代的消費者,就不會產生對名牌的迷信。
當然有人會提出疑問,通過不懈營運,投入塑造品牌還有錯了?
首先,品牌是不會消失,具備強社交屬性和文化屬性的品牌依舊可以鶴立雞群,而且會越賣越貴(比如傳統(tǒng)奢侈品)。因為關系性主導的消費會一直存在,這一點是白牌或者工廠店難以替代的。
其次,正如邁克爾·桑德爾在《精英的傲慢》一書中針對績優(yōu)制弊端闡述一樣:
本源邏輯沒有問題,能者多勞-優(yōu)秀的多拿錢-更優(yōu)秀的可以分配錢。但社會總會認為,拿錢多的就是優(yōu)秀的,他們的觀點沒問題,這就出了差錯。
對于消費亦是如此,品牌不一定意味著產品一定好,后短視頻時代的電商,好產品也未必依賴品牌化了。
去中介,改變供給模式,影響短視頻原生一代的消費者,這或許就是短視頻之于電商最大的改變。
看完覺得寫得好的,不防打賞一元,以支持藍海情報網揭秘更多好的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