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梁將軍
最近創(chuàng)業(yè)的感受是,我們一定要向頂級運動員學習。運動員的日常生活,有沖刺、有訓練、有休息,這樣才能自如地調節(jié)好狀態(tài),精神飽滿地面對市場競爭。
在我看來,運動員和創(chuàng)業(yè)者之間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雙方都面臨著高壓的環(huán)境,都面臨著白熱化競爭。更關鍵的是,運動員和創(chuàng)業(yè)者都不能只靠努力贏得勝利。
運動員要有技戰(zhàn)術,研究對手、研究自己、研究風格、研究心理、研究體能……從而贏得比賽。創(chuàng)業(yè)亦是,要做競爭的分析、市場的分析、機會的把握等。
悟透這個道理后,我就開始搜集大量所謂有關精力管理學的書來看,但我覺得,但我覺得大部分內容都停留在理論層面,落在現(xiàn)實生活中就然并卵 了,直到我學習了鄧亞萍的方法。
鄧亞萍一直以心態(tài)強大聞名,她不僅是中國女乒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大魔王,拿遍了國內外金牌,她甚至在退役之后讀取了劍橋大學的經濟學博士,當了奧委會委員,成立了河南的一個體育產業(yè)投資基金,當上了投資人……
頂級運動員和普通運動員之間最大的區(qū)別就在于,頂級運動員越在關鍵時刻,越能調動出最佳狀態(tài)。
我總結了7個情緒場景下的7個方法,它們不僅適合我這樣的創(chuàng)業(yè)狗,同樣也適用于所有的職場狗。
當我們崩潰時,如何重新獲得能量?
當我們失控時,如何把自己從失控的懸崖邊上拉回來?
當我們不自信時,如何給自己打氣?
當我們想要打雞血、給自己鼓勁時,正確的姿勢是什么?
如何在關鍵時刻不掉鏈子?
如何在最關鍵的時刻,激發(fā)最佳狀態(tài)?
當別人否定你時,如何找到自己人生的方向,建立強大的自信?
01、崩潰前:設計一個小動作,清空思緒。
第一個方法,叫做思維阻斷。
1996年鄧亞萍殺進亞特蘭大奧運會決賽,對手是中華臺北隊陳靜。當時是五局三勝賽制,面對自己的老對手,鄧亞萍斗志昂揚,很快2:0領跑全局。
但在這個過程中,也許因為陳靜已經背水一戰(zhàn)了,于是就放開打,她很快追回了2局。局面就變成了,鄧亞萍連勝2局后,連輸2局。她和對手只能靠最后一局定勝負。
在這樣的高壓環(huán)境下,鄧亞萍是如何扛住高壓,最終3:2獲勝的呢?
她做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動作每次發(fā)球前,會非常專注的用手去按發(fā)球臺,一下、兩下、三下,再開始發(fā)球。這個動作幫她重新找回了最佳狀態(tài),建立了心理優(yōu)勢。
這個動作背后的目的就是,我們說的思維阻斷。她通過摸發(fā)球臺的動作,把自己的整個注意力和身體狀態(tài),從賽場上拉到了球臺的觸感上,從一個高壓的環(huán)境專注到了一個毫不相干的事情上。
正常來說,我們進入緊張狀態(tài)的時候,會給自己一種心理暗示,告訴自己不要緊張、沒關系、我實力很強、我能拿回來,但很多時候并沒有用。
因為大腦很難被欺騙,而且大腦對否定句式的接收反應會很慢。
比如,你在駕校練車的時候,前面有棵樹,教練告訴你不要撞樹、不要撞樹,你反而會更容易撞上去。
因為撞樹是大腦的第一反應,不要撞樹大腦要再反應一下,時間會更長一些。如果教練是個老手的話,他會非常冷靜的告訴你,剎車右轉,給你一個肯定句式讓大腦直接反應,而不是告訴你不要干什么。
思維阻斷的好處是,當你一直在想一件事情的時候,把思緒拉到一個毫不相干的事情上,你大腦思緒在一段時間內被清空,你反而會回到一種安靜、空靈的狀態(tài)。
這個方法聽起來很簡單,但有很多關鍵技巧,分享三條:
首先,你要用一個動作來激發(fā)自己的反應。
當我們已經陷入一種混亂思緒里,你再用一個念頭對抗這種混亂的思緒,這兩個念頭間會相互打架。新的、積極的念頭,沒有那么大的力量,去壓住那些負面念頭。
但你拿出一個動作就不一樣了。動作調動的是全身心、是五感,當你身體做動作的時候,你的大腦顧不上去想,它能把你從混亂的思緒中拉出來。
第二,這個動作一定是你之前練習過無數次,而不是臨場發(fā)揮的。
比如,你用壓手腕這個動作提示自己不要緊張,這個動作絕對不是你在特別緊張比如面試的時候,忽然壓一下就好使的。應該是你日常生活中一旦遇到緊張的時候,就會習慣性按壓手腕,告訴自己按壓后能平靜下來,經過不斷練習后成為你自己的下意識反應,這樣在緊張時刻,你按壓手腕才好使。
第三,做動作的時候,一定要專注,要把全部的注意力都調集起來做這個動作。
只是動作,身心不投入也不行。鄧亞萍通常非常專注的用手掌按壓感受球臺的觸感,才把注意力拉回來。
總結下來,不管是心態(tài)的崩潰,還是情緒的崩潰,當你即將面臨崩潰,但又知道自己不能崩必須挺下去的時候,可以通過設計一個動作來清空思緒。記住,這個方法叫思緒阻斷。
02、失控時:列一個失敗清單,給大腦掌控感
第二個方法,叫做失敗清單。
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為什么鄧亞萍在被2:2翻盤的時候,最終能扳回一城,是因為94年她失敗過。
1994年亞運會,鄧亞萍對戰(zhàn)的是改國籍后加入日本的小山智麗。當時中日間的民族情結還沒有開化,一個中國人改成日本國籍,在中國民眾的心里,等同于叛徒行為。但就是這場眾目睽睽的比賽,鄧亞萍輸了。因為她在賽前預演中,沒想到小山智麗能進決賽圈,她當時所有的準備都是做給中華臺北隊陳靜的。
這場比賽,鄧亞萍回憶說自己輸得很坦然,因為沒有特別的失誤在里邊。自己拍拍到力,也發(fā)揮了正常水平,但小山智麗像打瘋了一樣,把自己的殺球全接住了。
鄧亞萍的比賽的特點是,前三板扣殺特別猛。但因為她個子矮,所以她打球必須不斷進攻快速打垮對手,這對體能消耗很大。當對手扛過前三板之后,她的體能會下降,對手體能就會形成碾壓,于是鄧亞萍輸掉了比賽。
她在經歷這次失敗后反思,比賽中很多意外情況是沒法預料的。如何做充足的準備?
后來,她提出一個方法叫做失敗清單。意思是去打一場比賽之前,要拿出一張紙,或者拿出一個白板,一一寫下可能會遭遇失敗的各種各樣的情況。
寫出這樣的情況,會對未來比賽有什么幫助?答案是當你寫出這些情況,會提前對意外建立掌控感。因為你賽前預料過了,所以即便遇到突發(fā)狀況,也會覺得早就猜到了,心理優(yōu)勢就會回來。
但如果沒預料突發(fā)情況,你可能下意識就會覺得完蛋了,導致十分慌張。一個頂級運動員在關鍵賽場上,心理掌控感非常關鍵。一旦你覺得場面失控,原有自信會土崩瓦解。
這個事情不是玄學,美國有個專門研究壓力的學者,做過一個很有意思的實驗。
他讓一隊學生在面試前,把自己面試時可能會遇到的最糟糕的結果寫在一張小紙條上,揣著紙條去面試。
最后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只要寫過小紙條、預測過最糟糕情況的人,他的表現(xiàn)都比那些沒寫紙條的人要好很多。因為小紙條上失敗清單預測,為他建立了很強的掌控感。
這個方法在不斷出現(xiàn)突發(fā)狀況的烏卡時代特別通用。
比如,AI 的崛起,對各個行業(yè)是一個巨大的挑戰(zhàn)。我們很難想象,AI 再發(fā)展幾年,是不是銀行就不需要柜臺了,銀行的人是不是就要失業(yè);像會計只是統(tǒng)計財務數據的工作者,是不是也將面臨失業(yè);以后是不是就是 AI 機器人人開車,不需要司機了……
在這個意外頻發(fā)的時代,擁有失敗清單這個法寶特別重要。它可以幫你不斷在人生的各個階段建立人生掌控感,幫你獲得強大的心理優(yōu)勢,像一個盾牌一樣抵御未來的不確定性。
03、不自信時:設計幸運儀式,用迷信建立自信。
第三種方法,叫做用迷信建立自信。
世界上特別頂級的運動員都有迷信的習慣。
籃球之神喬丹每次比賽前,都會在現(xiàn)有褲子里套上他當年校隊的一條訓練褲。也就是,他每次會穿兩條褲子打比賽;網球女神李娜每次出國打比賽的時候,一定要定同一家酒店的同一個房間;鄧亞萍每次打比賽的時候,總會對著乒乓球吹氣;姚明在重大比賽之前從來不刮胡子……
為什么頂級運動員會有這樣的迷信的習慣?
鄧亞萍舉了萬維剛老師的一句話:所謂迷信就是在沒有道理的地方尋找道理,在沒有意義的地方尋找意義,在沒有規(guī)律的地方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在沒有因果的地方強加因果。
從心理學層面解釋,所謂迷信,本質上還是在尋求一種自我掌控感,通過自我掌控感來降低不確定性。
這種習慣就像一種儀式,幫你建立積極心理暗示。
就像大導演拍電影或者拍電視劇之前,都習慣在開拍前拜一拜,這已經是一種傳統(tǒng)。過去古代一個部落出去打獵前,為了保證打獵順利,也一定要拜一拜自己的圖騰,拜一拜神。人類的發(fā)展史上充滿了各種各樣的儀式行為。儀式行為本身就是一種心理暗示,讓我們對所有不確定的事情有一種掌控感。
運動員就是通過這樣的方式,對自己強調,所有的場外因素今天都是對自己有利的,沒有任何的突發(fā)狀況會影響到我,做出了這樣的行為我就擁有了強大的力量。
但問題就來了,日常的這種迷信和運動員采取的迷信手段有什么區(qū)別?比如說,我們賽前去拜拜神、拜拜佛、拜拜關公、拜拜媽祖,和運動員穿兩條訓練褲、住同一個酒店同一個房間,這種行為之間有什么不同?
最大的不同是,運動員的通過儀式把掌控感留給了自己,而普通人迷信的方法,是把掌控感留給了別人。
你去拜神、拜佛、拜媽祖、拜蒼天,其實是在祈求他們給你東西。但運動員的方法更多的是通過自己的行為給自己強大力量,把選擇權完全放在自己身上、在自己手里,所以他們的掌控感會更強一點。
這個方法也推薦給大家,尤其在人生中類似重大的賽事前場景,比如去面試的時候、見重要客戶的時候、見重要投資人的時候、想贏得談判的時候,你可以通過一些儀式化的方式,為自己建立自信。
總結一下
創(chuàng)業(yè)是一場九死一生的游戲,你遇到的很多挫折與失敗,本質上都拜心魔所賜。學習如何調動自己身心狀態(tài),甚至比學習經營管理更重要!
*內容引自《心力》。
看完覺得寫得好的,不防打賞一元,以支持藍海情報網揭秘更多好的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