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高新的困境,是疫苗行業(yè)的困境的縮影。
1998年前,長春高新旗下的金賽藥業(yè)上市了國內第一支重組人生長激素,打破了中國在生長激素領域的空白。
此后的20多年里,憑借著先發(fā)優(yōu)勢,長春高新快速成長。僅以最近10年為例,2015年長春高新的營收和凈利潤分別為24.02億和3.845億;到了2023年,長春高新的營收和凈利潤已分別飆升至145.7億和45.32億,8年時間,營收翻了約6倍,凈利潤則翻了超過10倍。
憑借著出色的業(yè)績表現,長春高新被投資者冠以藥中茅臺之稱。然而,市場上沒有永遠增長的企業(yè),長春高新也不會例外。
過去兩年,伴隨著先發(fā)紅利逐漸消退,長春高新開始失速。2023年,長春高新的營收和凈利潤增速分別為15.35%和9.47%,雖然仍保持正增長,但跟過去動輒30%+的增速相比明顯放緩;而在今年上半年,長春高新的營收和凈利潤增速分別只有7.63%和-20.4%,二季度的營收和凈利潤增速更是只有2.09%和-33.94%。拉長周期來看,這是過去十年來長春高新交出過最差的一份成績單了。
紅利逐步消退
對于長春高新而言,現在或許是1998年上市第一支重組人生長激素以來,最為艱難的時刻。
研究長春高新這家公司,其實就是研究旗下的金賽藥業(yè),畢竟,今年上半年長春高新92.82%的營收來自制藥業(yè)。
過去這些年,長春高新的業(yè)績之所以能一直維持著較高的增速,其實跟先發(fā)紅利有很大的關系。上世紀九十年代,市場上的生長激素被國外產品壟斷,價格昂貴的同時還一藥難求。此時,長春高新旗下的金賽藥業(yè)上市了第一支重組人生長激素賽增,直接打破了這一局面。
此后十年,雖然生長激素在國內一直不溫不火,但因為擁有先發(fā)優(yōu)勢,再加上幾乎沒有競爭對手,長春高新的日子還算過得不錯;到了2005年之后,隨著國民收入的不斷提高,再加上有更好治療效果的水針劑型重組人生長激素問世,長春高新正式迎來爆發(fā)。
據財報顯示,在推出水針的第二年——即2006年,長春高新實現營收5.82億,同比增長19.5%,實現凈利潤452.24萬,同比增長107.68%。
此后,長春高新的業(yè)績穩(wěn)步增長,到2023年時,長春高新的營收和凈利潤已經分別飆升至145.7億和45.32億。
然而,從現在來看,長春高新吃了20多年的先發(fā)紅利已經接近尾聲了。一方面,國民素質的提高,減少了生長激素的需求。據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公布的《中國居民營養(yǎng)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顯示,中國居民的平均身高在近年來有所增加,具體來看,6至17歲的青少年群體,男孩和女孩的平均身高分別增長了1.6厘米和1厘米;18至44歲的成年男性,平均身高在過去五年中增長了1.2厘米。
另一方面,目前生長激素市場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據媒體報道,國內生長激素水針的主要生產企業(yè)有金賽藥業(yè)、安科生物、諾和諾德三家,金賽藥業(yè)在水針領域仍有主導權,但是——目前已有多家藥企在推進水針以及長效水針的研制工作,其中,安科生物的長效水針已經處于申報生產前的準備階段,特寶生物處于臨床II/III期,天境生物和維昇藥業(yè)處于臨床III期。
疫苗行業(yè)的困境
從目前來看,雖然長春高新深陷增長困境,反映了行業(yè)的困境。
一方面,就如上面的內容中提到——目前已有多家藥企在推進水針以及長效水針的研制工作,但相關產品還沒有面世。
從財報來看,雖然上半年凈利潤同比下滑了20.4%,但同期長春高新的基因工程藥品生物類藥品一項毛利率仍高達91.43%。能夠保持如此高的毛利率,表明產品的競爭并不充分,如果未來市面上有更多的水針推出,長春高新的利潤端必將承受更大壓力。
另一方面,藥品集中式采購的影響仍未體現。2022年1月19日,廣東省藥品交易中心發(fā)布《廣東聯盟雙氯芬酸等藥品集中帶量采購文件》,確認將重組人生長激素納入廣東聯盟集采。其中粉針較掛網價的降價幅度約為10%左右,水針的降價幅度則高達70%,降價幅度遠超預期。不過,還好市場上生產水針的企業(yè)不多,并且長春高新擁有絕對的話語權,面對水針大幅降價,長春高新選擇棄標水針。
因此,藥品集中式采購并未對長春高新造成影響,但如果未來有更多的水針推出,為了保持市場份額,長春高新的水針恐怕不得不納入集采。
總結來看,雖然長春高新目前增長放緩,但由于市場上的水針生產企業(yè)并不多,所以其仍有產品紅利,并且可以依靠自身的市場地位不參與集采。但是,未來市場上一定會有更多的水針推出,屆時長春高新的產品紅利也將消退,業(yè)績面臨著巨大的不確定性。
截至8月20日收盤,長春高新股價報收82.81元/股,總市值僅為335億。和最高點515.9元/股相比,長春高新的股價已經縮水了80%,市值更是蒸發(fā)1749億。而從機構持倉來看,今年一季度長春高新的機構持倉家數為99家,持倉股數為4062萬股,持股數量大幅減少了3832萬股。但值得注意的是,長春高新的動態(tài)市盈率僅剩下了9.69倍。
種種跡象表明,雖然長春高新的處境已經很艱難,但實際上該行業(yè)已經被明顯低估了,因為疫苗行業(yè)是一個準入門檻較高,且研發(fā)周期很長的行業(yè),當下的跌幅已經超出了市場預期。
看完覺得寫得好的,不防打賞一元,以支持藍海情報網揭秘更多好的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