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海通證券(600837.SH)當日收盤價為10.41元/股,跌幅1.61%,總市值為1207億元。這日后,600837這只股票也將塵封,從此不再交易。
自2024年9月5日啟動以來,海通證券和國泰君安快速推進重組工作,用時100天完成公司治理程序,137天完成所有行政審批流程。2025年1月20日,國泰君安和海通證券同步發(fā)布公告,宣布本次合并重組已獲香港聯交所批準,至此完成了所有行政審批環(huán)節(jié)。
根據公告,兩家公司將以董事會決議公告日前60個交易日的A股股票交易均價確定A股換股價格,并以此確定A股與H股換股比例均為1:0.62,即每1股海通證券股票可以換得0.62股國泰君安同類別股票。
海通證券此次被并購的背后,是其2024年虧損超37億元的事實。其巨額虧損的主要原因在于境外金融資產估值大幅下降,投資收益和公允價值變動損益減少,同時海通國際的巨虧直接拖累了整體資產估值。
海通證券最大股東是財務投資人香港中央結算(代理人)有限公司,處于無控股股東的狀態(tài)。但其十大股東中,滬字頭就有七個:上海國盛集團、上海海煙投資、光明食品集團、上海電氣控股集團、申能集團、上海國盛集團資產、上海久事集團。其中除了海煙投資屬于中煙體系外,其余六家最終實控人也是上海國資委。
2025年1月24日晚,海通證券發(fā)布了2024年業(yè)績預告。數據顯示,其2024年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為-34億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約為-37億元,同比由盈轉虧。而2024年前三季度,海通證券僅虧損6.6億元,這意味著公司在第四季度的虧損可能超過27億元。
征探君研究發(fā)現,早在2023年,海通證券便已顯現出明顯的業(yè)績下滑。根據財務數據,其2023年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0.08億元,同比下降84.59%;扣非凈利潤僅為2.71億元,同比下降95.40%。受此影響,海通證券的行業(yè)排名從2022年的第10名滑落至2023年的第24名,前三甲的輝煌不再。
2021年時,其營收一度比肩中信證券,超越國君證券。然而到2023年,海通證券營收已減少六成,不足百億元,利潤更是縮水86%。
從近幾年的數據來看,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海通證券的營業(yè)收入分別為432.05億元、259.48億元、229.53億元和88.65億元,同比變化為13.04%、-39.94%、-11.54%和-47.76%;同期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128.27億元、65.45億元、10.08億元和9.53億元,同比變化為17.94%、-48.97%、-84.59%和-75.11%。
根據海通證券發(fā)布的業(yè)績預告,公司巨額虧損的主要原因在于境外金融資產估值大幅下降,投資收益和公允價值變動損益減少,同時海通國際的巨虧直接拖累了整體資產估值。作為海通證券重要的境外業(yè)務平臺,海通國際近年來頻頻踩雷高風險收益?zhèn)滹L險敞口不斷擴大,最終造成巨額虧損,并被迫選擇私有化退市。
2023年3月,海通國際發(fā)布了2022年的財報,顯示凈利潤虧損達65.41億港元。
對此,海通證券財務總監(jiān)張信軍解釋稱,主要原因包括三方面:一是香港市場IPO募資金額下降及現貨市場日均成交量的萎縮,使傭金和費類收入同比下降52.6%,至15.4億港元;二是投資相關虧損,包括股票和債券投資的損失達34.4億港元,以及私募債權、股權投資和另類投資的公允價值損失16.5億港元;三是抵押品減值導致計提信用減值15.9億港元。
值得注意的是,海通國際此前曾是海通證券境外業(yè)務的重要支柱,通過承銷和投資中資地產美元債獲取了高收益。然而,隨著美元利率上升,其海外債務成本壓力劇增。
與此同時,中資地產債多次暴雷進一步拖累了海通國際的業(yè)績表現。從數據來看,2018年至2021年,海通國際承銷的地產債規(guī)模分別為60億美元、72億美元、45億美元和33億美元,其客戶包括恒大、華夏幸福、正榮地產等。然而,房地產行業(yè)的整體下行導致這些業(yè)務逐漸轉變?yōu)楦唢L險負擔,對海通國際的盈利能力產生了致命沖擊。
從宏觀角度來看,海通證券一直是國內券商出海的先行者,早在2002年便提出了立足亞太、輻射歐美的全球化戰(zhàn)略。然而,隨著境外資產估值下降,境外業(yè)務從助力發(fā)展轉變?yōu)橥侠壅w業(yè)績。
截至2024年6月末,海通證券境外資產規(guī)模為2167.71億元,占總資產比例為30.05%,其中海通國際控股的資產規(guī)模占境外資產總額的52%,顯示出其在境外業(yè)務中的核心地位。
然而,近幾年來,海通國際的業(yè)績急轉直下,成為海通證券整體表現持續(xù)惡化的關鍵因素。
從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海通國際的收入從108.53億港元降至-16.97億港元,凈利潤則從10.16億港元大幅下滑至-28.73億港元。
綜合來看,海通證券的全球化布局不僅未能成為發(fā)展助推器,反而因管理風險不足和市場環(huán)境變化陷入困境,尤其是海通國際的多次失利,對公司整體造成了深遠的負面影響。這不僅反映了其全球化策略中存在的缺陷,也凸顯了應對境外高風險資產管理能力的不足。
同時,海通證券近年來的業(yè)績下滑趨勢明顯,多個業(yè)務領域面臨嚴峻挑戰(zhàn)。境內市場股權融資規(guī)模下降,直接導致公司投行業(yè)務收入大幅減少。
隨著境內股權融資規(guī)模下降,海通證券投行業(yè)務收入大幅萎縮,導致整體業(yè)績表現乏力。2021年中期,公司營收為30億元,但到2024年中期,這一數據已跌至不足10億元,利潤也從16億元銳減至僅5000萬元。
從投行業(yè)務手續(xù)費凈收入來看,自2020年達到49.39億元的峰值后,便一路下滑。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這一數據逐年下降,分別為49.25億元、41.79億元、34.21億元和8.5億元,同比跌幅逐步擴大,其中2024年上半年更是銳減56.17%。
同時,其保薦項目的撤否率較高,以2023年為例,撤否率達到18.4%,明顯高于同行業(yè)其他頭部券商。這種高撤否率也成為影響公司投行業(yè)務的重要因素之一。
海通證券的經紀業(yè)務同樣受到沖擊。2022年至2024年上半年,經紀業(yè)務手續(xù)費凈收入分別為46.7億元、38.3億元和16.9億元,降幅分別為22.42%、18.06%和14.26%。
資管業(yè)務手續(xù)費凈收入、其他業(yè)務收入及利息凈收入在同期內也持續(xù)下滑,境內業(yè)務表現普遍疲弱。此外,公司計提資產減值準備與核銷資產進一步加劇了業(yè)績惡化。2024年第四季度,海通證券計提資產減值準備10.44億元,并核銷資產1.6億元,直接減少凈利潤7.9億元。這些減值涉及多種資產,包括長期應收款、融出資金及其他應收款。
從歷史發(fā)展來看,海通證券作為一家全國性綜合性證券公司,其成立于1988年,2007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一度在國內證券行業(yè)占據重要地位。
截至2024年6月末,公司總資產達7214.15億元,歸屬于母公司凈資產為1630.28億元,在國內擁有345家營業(yè)部,境外則在15個國家和地區(qū)設有分支機構。然而,這樣一家曾經輝煌的券商,近幾年卻面臨困局重重。
隨著業(yè)績持續(xù)下滑,公司A股股票計劃在2025年2月6日起連續(xù)停牌,直至終止上市。海通證券,這家成立37年的老牌券商,將最終退出舞臺,成為資本市場一段值得深思的歷史案例。
看完覺得寫得好的,不防打賞一元,以支持藍海情報網揭秘更多好的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