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越07終于上市了。
這輛匯集了百度、吉利、寧德時代資源的集大成者,終于要真刀真槍來市場上廝殺了。
極越07 的定價是很有誠意的,3款車型、6種配色,限時購車優(yōu)惠價為19.99萬-28.99萬元。這個米味兒十足定價目標很明確,就是沖著小米去的。
CEO夏一平在發(fā)布會上表示:我們拼了。
就在喊出拼了的十天前,在一則訪談上,夏一平哭了。
大家也知道,1月份賣了200多(臺),2月份賣了100多(臺),我自己也很難受。當時的夏一平表示。
哭是沒有用的,車市的競爭不相信眼淚。夏一平哭就哭了,為什么要再炒一次熱度?即便是極越的PR多么想用哭這事兒來博同情,但市場最終還是要靠銷量說話。
當然,造車這事兒很難,無論是臺上演講的CEO還是幕后加班的工程師,都為之付出了諸多心血,值得尊敬。只是,當行業(yè)競爭越來越白熱化,極越07這款產品能不承載這個品牌未來生存的希望,恐怕難下定論。
極越07,可遠觀不可褻玩焉?夏一平哭之前的8月22日,極越的公關負責人徐繼業(yè)還在發(fā)朋友圈炮轟小米,甚至用上了傾銷是最惡劣的商人本質等描述。之后作為CEO的夏一平出面發(fā)布內部信,責成公司相關部門對徐繼業(yè)進行嚴厲批評……
批評歸批評,哭歸哭,批評是表達態(tài)度,代替不了問責的作用,哭是表達感受,是一種股東的態(tài)度:瞧,雖然銷量不行,但我認識到了錯誤,也很愧疚。只是,這也許并不能作為對于過去月銷百臺的反省。
畢竟在極越銷量這件事兒上,夏一平沒有委屈,也不該有委屈。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市場是殘酷無情的,錯了就得被動挨打,挨打就得立正。
問題在于,如果對過去的失敗無動于衷,用戶熱心的反饋聲音充耳不聞,哭了又有何用?批評又有何用?誰該為極越01慘淡的銷量負責?
極越01這款含著金湯匙出生的產品,要技術有技術,要資金有資金,吉利有制造業(yè)的頂尖人才,百度有出色的軟件技術工程師,可最后呢?銷量最低的月份不到200臺.
所謂一將無能累死三軍。
也許在外部看來,極越01銷量慘淡的原因不是出在能力上,而是決策上。
比如產品上的決策。
互聯(lián)網企業(yè)也好車企也罷,給用戶做產品,傲慢是原罪。
極越01的硬件產品力其實并不差,定位中大型SUV市場,全面對標Model Y。產品力上580—780km續(xù)航,高配版544馬力,3.8S的加速,10%—80%快充僅需半個小時……
這款產品最大的問題是,把特斯拉產品上的反人類的設計也給學了過來,比如,屏幕換擋,比如按鍵轉向燈。
當然,設計沒有對錯之分,但用戶有不買的權力。慘淡的銷量就是最恰當?shù)淖⒛_。
也許,夏一平看到了特斯拉的成功,想要復制。但特斯拉有超強的品牌吸引力,渠道實力也夠強不愁銷量,所以特斯拉可以在產品定義上更激進一些,當然這也同樣是有代價的,代價就是會失去一部分用戶群體。
極越作為一個新品牌,來定義用戶習慣,在很多用戶看來,可能多少是有些傲慢了。
讓人感動的是,在極越07這款車上,這種傲慢似乎依然存在。
極越07這款車有很多優(yōu)點,800V雙電機,總功率最大可達到530kW,峰值扭矩達到653N·m,零百加速為3.5s。
補能方面,采用寧德時代麒麟電池,10%充到80%只用10分鐘。
只是,極越07依然是屏幕換擋,按鍵轉向燈,依然是取消門把手,只是這次定價足夠有競爭力,所以銷量表現(xiàn)會好不少。
我也是個車迷,初見極越07這款車,是看網上一張偽裝圖,雖然沒有看到車標,但從車身側面的線條看,有種夢中情車的感覺。相信很多人初見極越07都會有這種感覺。
設計上,極越07是讓人感到驚艷的,是出彩的,私以為比小米SU7更具設計感。
簡約優(yōu)雅又具有美感。
這種美感是真實的,又是虛假的。
真實的是,作為一個新時代的汽車產品極越07是成功的。虛假的是,正如那句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拋開審美,如果作為一輛車來審視極越07這個產品,可能并非能滿足大多數(shù)人的需求痛點。
小米SU7的成功,很重要的一點是因為,用戶想要的功能小米SU7都給到了,而極越卻依然固執(zhí)且傲慢地選擇了相反的一條路。
從產品經理的角度講,小米SU7幾乎滿足用戶在功能痛點上的所有需求。甚至,還有拓展接口、拓展實體按鍵這樣非?;ヂ?lián)網的功能,而極越07則不然。
當然,產品經理大都是偏執(zhí)的,是充滿精英主義的。
只是,在這種精英主義的產品定義之下,普通用戶沒有選擇權,只能被動接受。但是好的產品經理,在精英主義的定義之下,依舊能夠精準洞悉需求,并且在滿足用戶需求痛點的基礎上兼顧設計。
畢竟,造車不是做工藝品,也不是做數(shù)碼產品,堅持索尼式的浪漫也許會只會喪失品牌立足未來的機遇。
汽車市場的競爭是殘酷的競爭,是那種你死我活的競爭。
而20萬~30萬元的主流市場中的產品,真正能夠擔當起的銷量支柱的,還是需要能夠滿足用戶需求最大公約數(shù)的產品。
令人感到遺憾的是,在極越01的失敗上,夏一平可能還沒有深刻地領悟到這一點。
火不火都很尷尬,極越07會不會是絕唱?極越07這款車上市,是不能失敗的,畢竟手里能打的牌確實不多了。
發(fā)布會上,李彥宏、曾毓群、李斌到場坐鎮(zhèn),有那么幾分造勢的意味,可另一位大佬吉利真正的掌舵人李書福卻未能到場,只是發(fā)布祝賀視頻給新車上市助力。
現(xiàn)在的發(fā)布會,就好像戰(zhàn)前擂鼓,聲勢越大,越是為了給自己增加底氣。
李書福未到場雖然頗有遺憾,但細想之下也合乎情理。畢竟過繼的干兒子不如親兒子,若是太熱情反倒可能并非好事。更何況,極越前途未卜,擺在極越07面前的很可能是一場生死局。
極越07會不會是夏一平以及極越這個品牌的絕唱?
這個問題,還得需要時間來回答,只是作為一個車迷,從個人的情感出發(fā),還是希望未來有08、09能跟大家見面。
畢竟,造車這條路,極越和夏一平走得太不容易了。
從去年8月公司更名,到極越01到上市后銷量不佳,擺在夏一平面前的是一個混亂的局面。從集度到極越,需要重新從0到1,走完品牌定義、宣發(fā)的整個流程。
天眼查APP顯示,如今的極越,吉利持股65%,百度持股35%。
明明背靠吉利這個最有實力之一的車企,明明背靠百度這個最有技術標簽的互聯(lián)網巨頭,夏一平還是要把該踩的坑,都踩上一遍。
極越不是出身就有十億用戶的品牌。夏一平說:極越去年面世到今天為止才12個月,是完全全新的品牌。
我相信夏一平這話說得很真誠。
極越不是出身就有十億用戶,蔚來當初創(chuàng)立時也沒有十億用戶,小鵬、理想就更不用說。車圈新勢力里的品牌,除了小米和鴻蒙智行,大概也沒有誰有底氣說誕生之初有上億用戶。
極越品牌的困境不是因為沒有用戶,也不是因為誕生才12個月,是因為直到現(xiàn)在,極越汽車都沒有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自己的用戶標簽。
你看車圈里賣得好的幾個品牌,都有貼得特別牢的標簽。
蔚來的用戶標簽是社交、理想的用戶標簽是家庭、問界的標簽是智能科技,小米跟極氪是科技運動、零跑是極致性價比……
極越的標簽是什么?汽車機器人嗎?
可問題是,這個品牌標簽立得住嗎?在產品上,極越走得確實很激進,幾乎取消了所有實體按鍵,靠語音交互和屏幕,看起來很科技,但沒有足夠的差異化。
語音交互,市面上的車型幾乎都有,也有車企在接入大模型,用戶體驗端的差異其實并不明顯。
而現(xiàn)在汽車產品,真正有價值的品牌標簽是足夠差異化的標簽。就像過去奧迪代表科技,寶馬代表運動,奔馳代表豪華一樣。
極越的汽車機器人標簽,則更像是一種自我定義的標簽,市場是不是認可還有待觀察。
至于智駕這表情,且不說鴻蒙智行下面的問界、智界幾個品牌,在小鵬MONA把智駕打進16萬級別市場的當下,你說智駕是極越的標簽,恐怕也沒有很多人心服口服的認可。
客觀地說,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品牌標簽也不是兩款車型就能立得住的,在品牌這個問題上,極越還有時間。當然有沒有時間這也要看極越07能夠有不錯銷量,帶來財務上的正向回報。
品牌之外,極越最當務之急的問題是渠道問題。
如果把汽廠商比作是水廠,那么門店渠道就是管道網絡,水廠里面儲水再多,管道沒修起來,怎么把水賣出去?
極越目前并沒有公開渠道布局和擴張的進度,但極越方面表示計劃到今年年底增加到250多家。
250多家是個什么概念呢?
小鵬的渠道數(shù)量是611家(到6月底),零跑的門店數(shù)量是653家,就連哪吒汽車也有539家門店。在渠道建設上,極越差的不是一星半點。
所以,從這個角度看,極越07火或者是不火都很尷尬。
如果火了一陣不火了,后勁兒不足,那么靠著后續(xù)的調價等市場策略支撐,現(xiàn)有的渠道能不能堅持下去?能堅持多久?
如果說,極越07賣得跟小米SU7一樣火,那么這么少的門店渠道數(shù)量,怎么才能夠把前期幾萬的訂單量吃完并且消化掉?
這些都是棘手的問題。
如果處理不當,那么前提下定的用戶可能就轉頭下定小米或極氪,或者交付跟不上,出現(xiàn)大面積退訂的可能性也是有的。
目前來看,這個尷尬的問題幾乎無解。
這個問題其實也是渠道不足的小米汽車正在經歷的問題,下定后期,有不少小米汽車的意向客戶因為提不到車最后轉投到了隔壁極氪。
汽車行業(yè),渠道的建設是很慢的,也需要很多的資源和精力的投入,而渠道建設又是非常必要的。雖說很多合資的店總都在考慮退網或者換品牌,但換品牌也是有風險的。
新能源里賣得好的品牌很多,高端一點的有理想、蔚來,低端一點的零跑賣得也不錯,極越憑什么來打動投資人?
對此,一位投資人表達了自己的顧慮:如果極越07后續(xù)的訂單增長不足,那么可能會影響到渠道端的擴張速度,都是開4S店,極越只有兩款車賣,而且極越01銷量不振,新發(fā)布的極越07未來能不能支撐起一家店的經營還很難說。
從現(xiàn)實來看,極越07雖然定價有競爭力,但不管是對小米還是自家兄弟極氪,其實都沒有壓倒性的絕對優(yōu)勢。
這年頭的汽車市場,如果你的產品沒有壓倒性的優(yōu)勢,就很有可能被拖入曠日持久的價格戰(zhàn)。
所以,可以預見的未來,無論是在品牌端,還是在渠道端,等待夏一平和極越的很可能是一場從品牌、到渠道再到價格的惡戰(zhàn)。
對于未來,極越也有自己的判斷。
極越07發(fā)布會上,夏一平判斷,2025年是非高階智駕車淘汰元年。明年,特斯拉FSD入華,小鵬MONA真正起量,智駕能力,或許會成為極越在市場競爭中最后的底牌。
從這個角度看,新發(fā)布的極越07如果能保持住熱度,那么接下來的這場銷量戰(zhàn),極越并不是無牌可打。
歸根到底,還是得打透心智。合資品牌為什么會輸?shù)媚敲磸氐??不僅是輸了技術、輸了產品,更是輸了心智。
極越能不能拿下用戶心智?值得期待。
免責聲明:本文基于公司法定披露內容和已公開的資料信息,展開評論,但作者不保證該信息資料的完整性、及時性。另: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文章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與否須自行甄別。
看完覺得寫得好的,不防打賞一元,以支持藍海情報網揭秘更多好的項目。
極越07這款車上市,是不能失敗的,畢竟手里能打的牌確實不多了。
發(fā)布會上,李彥宏、曾毓群、李斌到場坐鎮(zhèn),有那么幾分造勢的意味,可另一位大佬吉利真正的掌舵人李書福卻未能到場,只是發(fā)布祝賀視頻給新車上市助力。
現(xiàn)在的發(fā)布會,就好像戰(zhàn)前擂鼓,聲勢越大,越是為了給自己增加底氣。
李書福未到場雖然頗有遺憾,但細想之下也合乎情理。畢竟過繼的干兒子不如親兒子,若是太熱情反倒可能并非好事。更何況,極越前途未卜,擺在極越07面前的很可能是一場生死局。
極越07會不會是夏一平以及極越這個品牌的絕唱?
這個問題,還得需要時間來回答,只是作為一個車迷,從個人的情感出發(fā),還是希望未來有08、09能跟大家見面。
畢竟,造車這條路,極越和夏一平走得太不容易了。
從去年8月公司更名,到極越01到上市后銷量不佳,擺在夏一平面前的是一個混亂的局面。從集度到極越,需要重新從0到1,走完品牌定義、宣發(fā)的整個流程。
天眼查APP顯示,如今的極越,吉利持股65%,百度持股35%。
明明背靠吉利這個最有實力之一的車企,明明背靠百度這個最有技術標簽的互聯(lián)網巨頭,夏一平還是要把該踩的坑,都踩上一遍。
極越不是出身就有十億用戶的品牌。夏一平說:極越去年面世到今天為止才12個月,是完全全新的品牌。
我相信夏一平這話說得很真誠。
極越不是出身就有十億用戶,蔚來當初創(chuàng)立時也沒有十億用戶,小鵬、理想就更不用說。車圈新勢力里的品牌,除了小米和鴻蒙智行,大概也沒有誰有底氣說誕生之初有上億用戶。
極越品牌的困境不是因為沒有用戶,也不是因為誕生才12個月,是因為直到現(xiàn)在,極越汽車都沒有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自己的用戶標簽。
你看車圈里賣得好的幾個品牌,都有貼得特別牢的標簽。
蔚來的用戶標簽是社交、理想的用戶標簽是家庭、問界的標簽是智能科技,小米跟極氪是科技運動、零跑是極致性價比……
極越的標簽是什么?汽車機器人嗎?
可問題是,這個品牌標簽立得住嗎?在產品上,極越走得確實很激進,幾乎取消了所有實體按鍵,靠語音交互和屏幕,看起來很科技,但沒有足夠的差異化。
語音交互,市面上的車型幾乎都有,也有車企在接入大模型,用戶體驗端的差異其實并不明顯。
而現(xiàn)在汽車產品,真正有價值的品牌標簽是足夠差異化的標簽。就像過去奧迪代表科技,寶馬代表運動,奔馳代表豪華一樣。
極越的汽車機器人標簽,則更像是一種自我定義的標簽,市場是不是認可還有待觀察。
至于智駕這表情,且不說鴻蒙智行下面的問界、智界幾個品牌,在小鵬MONA把智駕打進16萬級別市場的當下,你說智駕是極越的標簽,恐怕也沒有很多人心服口服的認可。
客觀地說,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品牌標簽也不是兩款車型就能立得住的,在品牌這個問題上,極越還有時間。當然有沒有時間這也要看極越07能夠有不錯銷量,帶來財務上的正向回報。
品牌之外,極越最當務之急的問題是渠道問題。
如果把汽廠商比作是水廠,那么門店渠道就是管道網絡,水廠里面儲水再多,管道沒修起來,怎么把水賣出去?
極越目前并沒有公開渠道布局和擴張的進度,但極越方面表示計劃到今年年底增加到250多家。
250多家是個什么概念呢?
小鵬的渠道數(shù)量是611家(到6月底),零跑的門店數(shù)量是653家,就連哪吒汽車也有539家門店。在渠道建設上,極越差的不是一星半點。
所以,從這個角度看,極越07火或者是不火都很尷尬。
如果火了一陣不火了,后勁兒不足,那么靠著后續(xù)的調價等市場策略支撐,現(xiàn)有的渠道能不能堅持下去?能堅持多久?
如果說,極越07賣得跟小米SU7一樣火,那么這么少的門店渠道數(shù)量,怎么才能夠把前期幾萬的訂單量吃完并且消化掉?
這些都是棘手的問題。
如果處理不當,那么前提下定的用戶可能就轉頭下定小米或極氪,或者交付跟不上,出現(xiàn)大面積退訂的可能性也是有的。
目前來看,這個尷尬的問題幾乎無解。
這個問題其實也是渠道不足的小米汽車正在經歷的問題,下定后期,有不少小米汽車的意向客戶因為提不到車最后轉投到了隔壁極氪。
汽車行業(yè),渠道的建設是很慢的,也需要很多的資源和精力的投入,而渠道建設又是非常必要的。雖說很多合資的店總都在考慮退網或者換品牌,但換品牌也是有風險的。
新能源里賣得好的品牌很多,高端一點的有理想、蔚來,低端一點的零跑賣得也不錯,極越憑什么來打動投資人?
對此,一位投資人表達了自己的顧慮:如果極越07后續(xù)的訂單增長不足,那么可能會影響到渠道端的擴張速度,都是開4S店,極越只有兩款車賣,而且極越01銷量不振,新發(fā)布的極越07未來能不能支撐起一家店的經營還很難說。
從現(xiàn)實來看,極越07雖然定價有競爭力,但不管是對小米還是自家兄弟極氪,其實都沒有壓倒性的絕對優(yōu)勢。
這年頭的汽車市場,如果你的產品沒有壓倒性的優(yōu)勢,就很有可能被拖入曠日持久的價格戰(zhàn)。
所以,可以預見的未來,無論是在品牌端,還是在渠道端,等待夏一平和極越的很可能是一場從品牌、到渠道再到價格的惡戰(zhàn)。
對于未來,極越也有自己的判斷。
極越07發(fā)布會上,夏一平判斷,2025年是非高階智駕車淘汰元年。明年,特斯拉FSD入華,小鵬MONA真正起量,智駕能力,或許會成為極越在市場競爭中最后的底牌。
從這個角度看,新發(fā)布的極越07如果能保持住熱度,那么接下來的這場銷量戰(zhàn),極越并不是無牌可打。
歸根到底,還是得打透心智。合資品牌為什么會輸?shù)媚敲磸氐??不僅是輸了技術、輸了產品,更是輸了心智。
極越能不能拿下用戶心智?值得期待。
免責聲明:本文基于公司法定披露內容和已公開的資料信息,展開評論,但作者不保證該信息資料的完整性、及時性。另: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文章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與否須自行甄別。
看完覺得寫得好的,不防打賞一元,以支持藍海情報網揭秘更多好的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