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與配圖來源 | 跳海酒館
社區(qū)小酒館又一次進入聚光燈下。
賽道的最新一幕,是社區(qū)酒館品牌「跳?!褂诮谕瓿蓴?shù)千萬元天使輪融資,本輪投資方為挑戰(zhàn)者創(chuàng)投。
作為小規(guī)模酒館品牌,在大體量的海倫司面前,跳海并不算特別的存在。再者,市場這幾年面對年輕人的「微醺自由」,成熟品牌與新興品牌競相開啟自己的「微醺模式」。既有COMMUNE公社、貓員外、RISSE銳肆酒館等連鎖酒館品牌穩(wěn)占山頭,也不乏像海底撈、江小白、單向街、奈雪的茶這樣的跨界選手入場搭臺。
面對全方位的市場競爭,跳海走上了與一般酒館不同的路,并取得了出眾效果。
◎ 圖源:跳海Drunk N Jump
花了5年時間,跳海從一個小小的40平方米的鼓樓酒吧開始,一步步走到北京、廣州、深圳、成都等城市年輕人的社交核心位置。罕見的是,在大多數(shù)品牌被流量裹挾的當下,目前僅有30多家店的跳海,即使不打廣告不做投放也不缺名氣,頻繁出現(xiàn)在小紅書博主的內(nèi)容分享里、以及更多年輕人的傳播話題里。
在此輪大額融資之前,你可能早已關注過這個「說人話有人味兒」的品牌。一塊 「有人跳?!?的牌匾,成了都市人打卡出片的目的地;一個有酒有歌有電影的場域,則是都市人盡情舒展人生「b面」的公共客廳。
這意味著,跳海之于年輕人的價值,某種意義上等同于「精神燈塔」;之于行業(yè),跳海也拉高了一家社區(qū)酒館故事性走向的想象閾值。
01 用社區(qū)作為品牌感知的依托相比上市后的海倫司,從社群中誕生、如今仍是小規(guī)模的跳海,會更接地氣,也更生活化。跳海將自己定位為一家社區(qū)酒館,輻射門店周邊5km范圍,希望把日常社交、自我表達的公共空間還給都市人。
在地性強的社區(qū)店與以village店、stage店等為代表的主題店共同構成了跳海的店型。其中,前者為主力店型,占比在70%-80%左右。
◎ 圖源:跳海酒館
不管是哪種店型,全國各地的跳海皆獨一無二,有的是產(chǎn)生新文化熱點的胡同聚落,有的是互聯(lián)網(wǎng)公司地下完成心情轉化的柔性空間,有的則是購物中心旁長期作為交流場所而活躍的一角,其氣質(zhì)與不同的城市相呼應。
在此,不同的社區(qū)是容器,包容并形塑了跳海豐富多元的文化氛圍,為不被傳統(tǒng)價值觀規(guī)訓的人,提供了一片更能體會到小型交流圈歸屬感的群落;跳海也在探索社區(qū)表達可能性的過程中,反哺社區(qū)商業(yè)。
酒味與人味兒交織的社區(qū),讓跳海酒館獲得了空間以外更具差異化的發(fā)展韌性與商業(yè)可能。
◎ 圖源:跳海酒館
和跳海如出一轍,用社區(qū)作為品牌感知的依托,是不少品牌打開市場、扎根差異化的重要方式。
比如千店千面的Aesop伊索。跟傳統(tǒng)的商業(yè)空間不同,Aesop伊索門店會盡可能地將空間表達更多讓渡給周圍社區(qū)與街景環(huán)境,讓門店自然「長出」更符合當?shù)爻鞘械臉幼?。不同的城市店甚至成為人們旅行清單的目的地,以及地方文化的索引?/p>
類似的摸索,也存在于高端香水香氛品牌「documentS聞獻」的書室項目中。2023年,聞獻開設首家品牌書室——「愚園書室」。該書室植根于都市社區(qū),不僅呼應了品牌的文化溯源,也表達了品牌對社區(qū)在地人文的關注和探索。再者,愚園路龐大的人流以及極富活力的氛圍,也幫助聞獻輻射到更廣泛的人群。
就連全球連鎖咖啡巨頭星巴克,也借著新任CEO尼科爾的內(nèi)部信,重新明確星巴克作為社區(qū)咖啡館的定位,承諾「將重回星巴克的初心,重新關注星巴克一直以來的與眾不同之處——一個人們聚集的溫馨咖啡館?!?/p>
商業(yè)對社區(qū)的期待,很大程度建立在年輕人消費觀的變化上。
厭倦了同質(zhì)化的盒子商場,年輕人逐漸流向具備生活氣息的社區(qū)。跳出城市的快節(jié)奏,找個就在家附近、氣氛放松、存在人與人之間真實交往的社區(qū)慢慢逛,一杯咖啡也好,幾杯酒也罷,就能悠閑呆上一下午或一晚上,在這聚合公共精神生活的場域里,完成娛樂、社交與消費。
02 以空間與社群為內(nèi)容發(fā)生地,共同講述人與人鏈接的故事也許我們很難想象,白天還是媒體、金融、教育、服裝、互聯(lián)網(wǎng)等不同行業(yè)的上班族或者大學生,晚上轉身成為跳海的主人,熟練地走進吧臺,呼朋喚友共度一個美好的夜晚。
也很難明白,為何一家酒館會在喝酒以外,讓客人們自發(fā)延展空間的更多功能——辦展覽、開舞會、彈吉他、玩游戲、種水培、錄播客、走T臺、測尿酸、讀詩聊書包餃子……
但是這樣的景象,在跳海則是稀松日常,也是吸引更多年輕人一探究竟的原因。
◎ 圖源:跳海Drunk N Jump
跳海有個深植于內(nèi)部的信條,「在跳海,喝酒是最不重要的事兒」。
乍一看,這個說法有點戲劇性,但它對跳海塑造品牌認知的貢獻巨大,且背后的支撐也足夠清晰——
一個直接且有效的策略是,通過品牌社群來培養(yǎng)用戶歸屬感。結合跳海的發(fā)展歷程,某種程度上說,沒有社群就沒有跳海。
成立之初,跳海創(chuàng)始人梁二狗把租住的房子變成朋友們一起喝酒的公共客廳,還給常來喝酒的朋友拉了個微信群,這個群從最早期間的20來人,一年后直接漲到了500人。
由于home bar的承載力有限,加上朋友的扎堆也帶來了鄰居投訴,二狗索性直接找了個店面,完成從「二狗酒館」到「跳海酒館」的階段進階。由于陸陸續(xù)續(xù)新用戶的涌入,跳海社群也很快從1個群增加到3個群、10個群,再到現(xiàn)在的200+個社群。
不過,靠發(fā)優(yōu)惠券來提振社群并不是跳海想要的,跳海更看重的是以酒館為連接點,借助不同的個體與建造,催生更高的用戶參與感以及活躍度。
比如,用戶需要一片精神的自留地來承載各自的故事,于是共創(chuàng)了「跳海日歷」;暫停堂食的特殊期間,用戶仍舊渴求社交,于是有了以天橋飲酒為由串聯(lián)書籍交換的第一場「跳海野酒」;用戶偶爾縈繞在腦海里到擺攤夢,也能在「沿海公路市集」得到滿足;用戶想要逃離朝九晚五的主流軌道,流入更遠的世界,跳海便引入了「游牧打酒點」的概念,將店扎進海邊、農(nóng)場以及古寨……
◎ 用戶和跳海共同編織的「跳海日歷」;圖源 跳海Drunk N Jump;
◎ 多一平方米展示自己的「沿海公路市集」;圖源 跳海酒館;◎ 跳海游牧打酒點;圖源 跳海Drunk N Jump;
總而言之,跳海從0-1,從1到無限可能的背后,都離不開「社群」。一系列嫁接在社群里卻看似和商業(yè)無關的觸點,詮釋著跳海是什么,以及跳海為什么值得。
另一個殺手锏是,以人的維系代替流量運營。
跳海把這一點做徹底的是打酒師模式,他們發(fā)明了一種新的社會身份——「跳海打酒師」。不同于常規(guī)酒吧,在跳海,打酒師對所有人開放,不管是兼職還是全職,打酒師都擁有高權限,除了基本打酒服務,還能自主決定店內(nèi)音樂與電影清單,氣氛到了還會不定期舉辦各類主題活動。
簡簡單單的打酒,卻能和真實的人交流,和真實的周遭建立聯(lián)結。而當這些有趣的人在跳海扎堆,新的內(nèi)容與連接便自由萌發(fā),其中有意思的還會被一些媒體報道,形成話題,帶來更大的品牌聲量與門店人流量。
無論是社群運營還是跳海打酒師,背后共同指向的焦點都是「人」。
◎ 《相聚一刻》女性導演短片放映;圖源 跳海酒館;
◎ 留守兒童攝影展;圖源 跳海酒館;◎ 跳海stage夏日音樂企劃;圖源 跳海酒館;
◎ 跳海stage夏日音樂企劃;圖源 跳海酒館;
依托人的個性與建造來放大差異化以及競爭消費者,是一套多次被跳海驗證過的方法論。但在更大的擴張目標下,人的個性與精神難以規(guī)模化,它需要的往往是標準化復制的能力。
換句話說,要想從30家店跑到300家店,上到酒館選址、酒館裝修,下到物流采購、音樂播放、社群活動等運營細節(jié),跳海上下都承載著比小規(guī)模時期更多的壓力。不過也正是這些挑戰(zhàn),讓市場對這個社區(qū)酒館故事的下一次成功,更有盼頭。
看完覺得寫得好的,不防打賞一元,以支持藍海情報網(wǎng)揭秘更多好的項目。